「住那的夫妻兩人都已經九十幾歲了,再前面那戶的那位阿伯也是九十好幾了。所以我在這裡還不算是最老的啦……」在自家庭院前等著女兒從基隆回來的八十幾歲的阿嬤,指著前方的一戶人家這樣跟我說
「阿嬤,我可以拍妳嗎?」
「不可以!現在人老了不漂亮了啦。」「上次有個阿逗丫要拍我,我也不讓他拍!」「啊,麥攝哇啦,哇ㄟ厝呼哩攝嘸要緊。……嗯~阮古早時代隴系用石頭來起厝。」
2014/02/27(週四) 天氣:雨有霧,稍寒
與其要說來到這是進入"桃花源",不如說是進入了有著長生不老秘笈的"香格里拉"……
剛踏進這村子。不曉得這是不是稍後阿嬤說的已經九十好幾、獨居的老阿伯
問了老夫妻:「這韭菜是自己要吃的還是要賣的?」
「這是自己要吃的,因為下雨怕爛掉就趕緊到田裡去採回來。」阿嬤說
「欸~少年咧,你要不要?我裝一袋讓你帶回去煮。」阿公接著說
「謝謝,不用了啦,我是從澎湖來的,要過幾天才回去……」
與這對好客的老夫婦了解了這聚落的人文後,謝過他們後轉身走進後頭的"八煙出張所"
「你都淋濕了,要不要借你吹風機把衣服吹乾」裡頭的志工先奉上一杯溫熱的青草茶後這樣跟我說
「謝謝妳,我喝茶就好……」
「謝謝您對基金會的讚助。」。離開前買了兩個杯墊、一個小酒杯後,聽到志工這樣的話語,突然感覺我像是購買到極為超值的物品(這當然包含"基金會"所促成的稍後所見的聚落風景)
接著開始瀏覽這聚落風情。看了格友照片後吸引我來的景色之一,「洗滌池」
走向聚落後的田野,感謝這濛濛細雨讓這裡有了些許詩意,儘管這時不是一片青綠的栽植期
再往前走,走過了浮圳、三層圳,來到了也是看了格友照片後吸引我來的景色之一,「水中央」
用著在京都龍安寺體會"枯山水"禪意般的心境來看這"真山水",走上一圈,任一角度各有不同的禪意。而我在此悟出的"禪意"就只有一個字,「美」!
然後因天雨路滑,我沒再往約要廿分鐘路程、位於山谷裡的野溪溫泉走去。而這當然也依例給了我再來的充足藉口
然後心想,我若是夏季再來,在藍天白雲映照下的「水中央」又會呈現出哪般禪意………
【金山八煙聚落 重現古早水梯田】(自由時報2014-1-12)
〔記者李雅雯/新北報導〕坐落在新北市金山區陽金公路上(Drinker註:離金山7.7Km處)的八煙聚落,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常住人口僅九戶共二十二人,是蔡姓家族居住百年以上的家園,自給自足、安居樂業,遠離城市的喧囂,留存水梯田美景,彷彿世外桃花源。
走進八煙聚落,很難不被眼前堅硬又帶點古味的石頭屋吸引,路口處的「八煙出張所」是服務站,以傳統砌石工法打造,已經佇立有百年之久,裡頭則展示農村特色的物品。
沿著蜿蜒小徑向前走,路上不時有親切的小農向你微笑,拾一把自己種的蔬菜,童叟無欺地說這有多麼的新鮮。望見綠意與水影交疊的水梯田時,很難相信這般美景距離城市是如此的近。利用溝渠引入山泉水的「水中央」,高於旁邊的地卻又充滿了水,大片水域搭著光影變化非常漂亮,遊客總說這是秘境。
事實上,因為聚落的人口老化,平均年齡達七十歲以上,無法再進行高勞力且需大型機具的農事工作,八煙聚落在民國七十五年開始休耕,梯田的砌石與圳溝都崩壞,直至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進入後,才讓這個農村恢復往日活力。……
【附錄】關於八煙聚落:八煙聚落(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
到八煙聚落的大眾運輸工具:皇家客運1717(台北-陽明山-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