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阿姆斯特丹【運河遊船、鑽石、傳統工藝】-121km-羊角村GIETHOORN【羊角村遊船巡禮】
阿姆斯特丹原本是「阿姆斯托河上的水壩」,13世紀以後才逐漸發展為一個城市。16、17世紀的「黃金時代」,環繞著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完成了許多運河的開鑿。之後,隨著人口的快速成長,城市也不斷地向外擴張。如今阿姆斯特丹已是荷蘭首都,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由90個小島所組成,擁有160條運河和1281座橋梁!密如蛛網的運河、穿梭市區隨處可見的單車、高貴美麗的鬱金香、光彩奪目的鑽石、越夜越瘋狂的紅燈區,以及梵谷、林布蘭等大師的珍貴的藝術典藏,在在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市區觀光:◎皇宮、◎水壩廣場、◎木鞋工廠的製造示範,以及◎鑽石切斷研磨加工介紹等。搭乘★玻璃船順著縱橫交錯的運河欣賞幾個重要的地標及荷蘭獨有的山形牆建築風格。……
(★表入內參觀 ◎下車照相 未標示符號者為行車經過)
先透過Google Earth來了解一下阿姆斯特丹放射狀的運河系統
以搭運河遊船方式來瀏覽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風情,雖然以個人喜好而言,這才只是我在散步及騎單車之外的第三個嚮往方式。但對於像我們這種時間有限的旅遊團來說,這已經算是最佳選項了
準備搭載我們一覽這城市風光的玻璃遊船
感謝上天在荷蘭連續一週的降雨預報中,在此時賞給了我們一個大晴天
在冬陽之下更顯翠綠的行道(河道)樹
喜歡像如此般悠閒地消磨冬陽下的近午時光
遊船續以緩慢的速度在運河間穿梭航行
這要算是運河畔最平凡的風景了
經過了商業區
一座橋樑之後還是一座橋樑
喜歡這座橋樑上我一時想不起是代表什麼的圖騰雕塑
住在運河畔的人家一定是很幸福的
喜歡這種一杯咖啡、一本書及欣賞眼前風景的。(這時我們也成了這運河風景中的一部份?)
一座橋樑之後還是一座橋樑。這是94號橋樑
93號橋樑及後頭的122號橋樑。(這真的是橋樑的編號?)
前面的是常出現在荷蘭紀念品中的運河排屋
喜歡這艘仿古造型的木框遊船
題外話,也許我的單車也該學人家這樣鎖在欄杆上
這要算是運河畔較新的建築了
之前船長與導遊在沿途中介紹了許多紀念性建築,但才聽過後我就忘了,包括這一個
還有這一個
這一座橋樑之後還是一座橋樑。真的很像回到17世紀,荷蘭剛挖好運河時的景象
迷路的海鳥?
一座橋樑之後還是一座橋樑。這是53號橋樑及後頭的52號橋樑
船長邊以英語(應該是)解說,邊以手勢指引我們觀賞的重點
一座橋樑之後還是一座橋樑。如同之前我們經過的大多數橋樑一樣,沒看到這座橋樑的"編號"
坐在船艙前半部的我們這一團的團員們,大多透過相機觀景窗看河畔風景(包括我)
在每次的外地旅程中,我總最愛補捉這樣的風景
一座橋樑之後還是一座橋樑。希望真有一天,我能這般狀似悠閒的從橋上走過,再沿著河畔步道不理會時間地慢慢走
一座橋樑之後還是一座橋樑。也許前面這艘小汽艇只是航往回家的河上而已
接著玻璃遊船載我們來到了阿姆斯特丹港口
停靠在這港口的遊艇不全都是荷蘭籍的
圖片左手邊。好幾年前在高雄港經營不善的「海上皇宮餐廳」,最後該不會是轉來到阿姆斯特丹營業?
阿姆斯特丹港口的"臨港線"鐵道
逛了港區一圈後,玻璃遊船載我們再回到運河河道上
然後,我們沒回到我們原先的乘船處。玻璃遊船在一處建物的"後院"讓我們這團團員先下船。後來發現了這棟建物是「鑽石工廠」,也是我們這趟行程之中唯一的"購物站"
隨解說人員走入"產品介紹區"(其實這棟老建築除了"商品"之外,建築物內部本身的"構造"就很值得參觀了)
反正也買不起,所以在廠方人員解說的同時我只專注於鑽石研磨加的實質過程
然後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雖然是旅行社安排的"購物站",但這次的導遊並沒像我之前參加泰國團時,每到一個"購物站"時導遊一定要把團員們關在裡面一、兩個鐘頭。當我向導遊提起我想直接到工廠外面逛逛時,沒想到達導遊馬上應好、並且囑咐我待會要在外頭集合的所在
其實這家"工廠"的老建築也很美,只可惜逆光沒拍好。只拍到了"工廠"外荷蘭街道的平實景象
沒多久團員們也都陸續出來了。在集合後,導遊接下來要我們跟著他走路到餐廳去
嵌在橋墩上的地名(還是街名?)
慢步體會阿姆斯特丹街頭景象。(邊走邊停下拍照,我們的腳步當然一定是"慢")
步行過我們剛從底下通過的橋樑
這國家花店賣的不只是鬱金香而已。(至於鬱金香,因為接下來的幾篇我會PO很多很多,所以這篇我就略過了)
早已知道了這是一個色彩繽紛的國度
還是欽羨這種自由行的方式
這是跟團少有時間能體驗的
這是復活節的遊行隊伍?
在體會了阿姆斯特丹街頭風情後,我們來到了位於水壩廣場邊上用餐所在
現在已經是下午一點半了(圖中這個時間比較接近台北時間),我們這才剛要吃我們到荷蘭後的第一餐
我們在荷蘭後的第一餐,七菜一湯的中式料理
因為"昨天"的班機有稍微延誤,再加上幾天後我們還會再回到這裡。所以餐後導遊只給了我們廿分鐘在水壩廣場自由活動的時間
先透過Google Earth來了解一下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的週遭環境
位於用餐餐廳前的「國家紀念碑」
坐在「國家紀念碑」底下,悠閒的遊客(或是享受復活節假期的本國人)
皇宮前有許多街頭藝人正在演出。可惜,因怕錯過了集合時間我沒走過去
這我更沒時間像如此這般悠閒地享受戶外暖暖地冬陽
我只能在紀念碑前看這熙來攘往的……
或者短暫佇足的
很快到了集合時間後,導遊領我們到一旁百貨公司前的侯車處等待遊覽車來接我們
這當然不是我們要搭乘的交通工具
這車頂可以局部打開的復古巴士也不是我們要搭乘的
沒多久,要來接我們的遊覽車到了。然後在上了遊覽車後,我們將去遊覽一個如童話中景象般的美麗村莊-「羊角村(Giethoorn)……
《續下篇》荷蘭‧比利時(III):成人的童話世界-羊角村
【阿姆斯特丹】(荷蘭語:Amsterdam)是荷蘭首都及最大城市,位於該國西部省份北荷蘭省。根據2008年1月的統計數據,這座城市人口達747,290人;而該城市所處的蘭斯台德都市圈,大約有670萬人口,是歐洲第6大都市圈。
其名稱源於Amstel dam, 這表明了該城市的起源:一個位於阿姆斯特爾河上的水壩,即今水壩廣場址。12世紀晚期一個小漁村建於此,而後由於貿易的迅猛發展,阿姆斯特丹在荷蘭黃金時代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在那個時代,該城是金融和鑽石的中心。19和20世紀,該城擴展,許多新的街坊與近郊住宅區形成。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的金融和文化首都。許多荷蘭大型機構的總部都設於此,其中包括飛利浦和ING等7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作為泛歐交易所的一部分,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坐落於城市中心。阿姆斯特丹有很多旅遊景點,包括歷史悠久的運河網、荷蘭國家博物館、梵谷博物館、安妮之家、紅燈區以及許多大麻咖啡館。(以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網站)
【阿姆斯特丹的運河】總長度超過100公里,擁有大約90座島嶼和1,500座橋樑,使得該市被稱為「北方的威尼斯」。三條主要的運河:紳士運河、王子運河和皇帝運河,開挖於17世紀的荷蘭黃金時代,組成環繞城市的同心帶,稱為運河帶(grachtengordel)。主要運河沿線有1550座紀念建築
阿姆斯特丹運河體系的大部分是都市計畫的成功結果。17世紀初,在移民達到高峰之際,一個綜合規劃也付諸實施,即同時開挖了四條主要的同心的半環形運河,其末端均止於IJ灣,稱為運河帶(grachtengordel),。三條運河(紳士運河、皇帝運河和王子運河)的沿岸主要為住宅區,而外側的第四條運河,辛厄爾,今天的拿騷/施塔德豪德,用於防禦和和水處理(今已轉變為居住和商業發展)。這個規劃還設計了輻射狀運河使這些主要運河相互聯通;約丹(Jordaan)區一系列平行的運河(最初用於貨物運輸,例如啤酒);和超過100座橋樑。拿騷/施塔德豪德最初用於防禦目的,包括護城河和土築堤,其門開在通行點上但沒有磚石上層建築。
阿姆斯特丹運河的航拍照片建築自西向東推進,橫跨規劃區, 歷史學家黑特·馬柯(Geert Mak)說這像一個巨大的擋風玻璃雨刷——並不是通常傳說的自中心向外圍推進。西北段建築開始於1613年,完成於大約1625年。1664年以後,開始了南段建築,不過由於經濟蕭條,進展緩慢。同心環運河規劃的東部——覆蓋了阿姆斯特爾河和IJ灣之間的區域——很長時間沒有實施。在此後數百年中,那片土地大部分成為了公園、植物園、敬老院、劇院和其他公共設施,沒有規劃更多的水道。(以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