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2010(週六) 農曆:正月十四 風力:三級 陣風:--
西衛早上十點的海。今天有個風平浪靜的好天氣
在這風平浪靜的好天氣下,旅人在澎湖很適合找個小離島走走。除了七美、望安、吉貝…等大離島外,我向旅人們推薦位於白沙鄉的員貝嶼
若要到員貝嶼得先到白沙鄉的岐頭碼頭搭船,而在到達岐頭碼頭前會先經過白沙的中屯風車
中屯風車下"憂慮的羊"
看完羊後,到岐頭碼頭搭交通船到員貝去
上午十一點開往員貝的「員貝一號」交通船
有別於搭遊艇到員貝走馬看花的行程,若旅人搭交通船到員貝,那你非得在這島上停留三個小時不可,因為回程的交通船船班是下午兩點
而就因為有三個鐘頭的時間,所以旅人就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把這小島給逛仔細
小島上的「菜宅」【註一】
菜宅中這當季的農作物
菜宅旁的銀合歡。跟著旅人學會了欣賞這般枝節的美

欣賞完澎湖特有的菜宅後往後山走
可惜了這歇業了的「澎湖創意中心」【註二】
上階梯後回首看,這現在變成了「臨海工作站」的原「澎湖創意中心」【註三】
繼續循階往上走,後山風光一一映入眼簾
石硯。員貝特有的斜柱狀玄武岩地型
繼續拾階往上走,上頭有北海風光
活龍灘。員貝北面與鳥嶼間的新生沙洲島嶼
往後山的第一座涼亭走
這天的冬陽大了些。走累了,到涼亭喝瓶酒後再走
用銀合歡枯枝架設為屋頂的涼亭。坐在這裡喝瓶啤酒、吹吹風真的是很快意的享受
繼續沿後山小徑走,後山每處都有不同的視野感受
六角形玄武岩塊
滿山飛舞的、原本以為是紅蜻蜓。近看,才知是蚱蜢
繼續循蚱蜢飛舞的路線往前行,就快回到村莊了
往下看。狀似蜂巢田的菜宅
往下看。狀似外國村莊景觀的員貝漁村
下到村落,拍老房子
搭船前到堤防上走走
這是傳統的消波塊
這是現代採生態工法的消波堤
下午二點開往岐頭的「員貝一號」交通船
中午十二點就在侯船涼亭等船、還沒兩點就登船的老阿伯
回到岐頭碼頭後,往西嶼鄉走
小池角。現今的西嶼鄉池東、池西村
西嶼最有名的餐廳
餐廳附近、西嶼鄉公所旁的顏氏家廟
(事後了解了家廟這橫匾「四配第一」的意義;他們是孔子四大弟子中第一弟子復聖顏回的後代)
家廟附近的古厝。這不是顏姓人家的古厝
古厝附近的池西岩瀑
這裡是欣賞西嶼落霞的好所在
在彩霞光影下沿小徑繼續走,尋找顏氏古厝群中的一戶宅第。這不會是一般旅人會有的行程,小池角關帝廟、西井腳古井、藍色屋頂的房子、草原、傾倒的十餘戶古厝……
旅途中總會預想不到的驚喜。在這十餘戶古厝群中還有一戶有住著人的人家,內頭住了一位獨居老人。但獨居老人對附近早已人去樓空的古厝人家卻沒多大印象。與獨居老人的聊天中,迎面走來一位老者。老人說他是當地的耆老,他對這些人去樓空的古厝應會有印象。然後就在耆老的口述歷史中,旅人發現了這段旅程中的最大驚奇……
曾經風光一時的顏氏宅第
離去時,旅人說這天空的顏色……好美~~
【註一】
澎湖的「菜宅」又稱「宅內」,是一種四面砌石牆,來抵擋強勁的東北季風,讓柔弱的作物在冬天裡還能順利生長的精緻農地。菜宅四面疊砌的石牆稱為「宅岸」,其中以北牆最高,大約1.6公尺到2.5公尺;東、西牆次之,高約1.5公尺到1.8公尺之間;南牆最低,大抵不超過1公尺。石牆通常以硓石或玄武岩等當地材料為建材加以砌築,砌築圍牆的旱作農地如果筆筆相連,遠觀則狀似蜂巢,極為壯觀。(資料來源:終身學習網路教材_世界奇景-澎湖的玄武岩《澎湖文化局》)
【註二】
縣政府規劃「離島國小廢校校舍轉型再利用計畫」,將已於八十六年間廢棄校舍白沙鄉員貝國小,提供給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成立「北教大澎湖創意中心」駐島創作,為原始純樸的員貝村增添更富藝術與創意美感的新風貌,打造澎湖成為全國第一座同時具有觀光與學術特色的「創意島」。
……縣政府於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與台北教育大學簽署「澎湖旅遊產業創意中心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有效再利用已廢棄的員貝國小,設立「澎湖創意中心」,做為開發創意新經濟的基地,未來澎湖的旅遊及在地產業,將注入具有百年歷史的台北教育大學的創意啟發,計畫分為近、中、長程,逐步整合教育、藝術、科技運用等專業資源,突破澎湖縣冬季旅遊瓶頸,找尋新的發展契機。……(澎湖時報 2008/06/30)
【註三】
臺灣大學為推廣海洋教育,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特與縣府合作,11月份起於員貝嶼澎湖創意中心設置臨海工作站,進行水下聲學實驗、建立澎湖背景噪音資料庫,也將舉辦島嶼海洋教室、海洋生活體驗營等活動,藉由澎湖極富魅力的海洋環境,向一般社會大眾及青年學子生推廣海洋教育。(澎湖時報 2009/11/14)
【延伸閱讀】:員貝踩風錄(上):海島大藝誌 員貝踩風錄(下):員貝冬不冷 單騎再遊員貝嶼(上) 單騎再遊員貝嶼(下) 西嶼單車驚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