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接上篇》荷蘭‧比利時(XI):布魯日的美麗與哀愁(下)

布魯塞爾BRUSSELS-96Km-布魯日BRUGES-178km-小孩堤防KINDERDIJK-12km-鹿特丹ROTTERDAM

之後前往擁有19座風車的◎小孩堤防(Kinderdjik),小孩堤防(Kinderdjik)廣闊的視野,讓你一眼就能同時看見19座的風車!!數數看,你是不是都看到了呢?大約1740年開始,這些就佇立在這裡。早期她們勤奮地轉動將風力轉為水車的動力,抽取過多的水並導入Lek河,使得Alblasserwaard這個低於海平面地區,免於水患之苦。雖然這些工作已經被現代化的科技所取代,但是小孩堤防【1997年收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所遺留壯觀的風車美景,仍然為來此的觀光客完整地保存著。隨後專車前往荷蘭最重要的港口城市-鹿特丹,現代化的橋樑、摩登的建築,以及往來於水面上的船隻,是鹿特丹給人的第一印象,位於港口附近的台夫荷芬區,幾世紀以來的舊建築依傍於如詩如畫般的碼頭,引發旅客對航海黃金時代的懷古情思。
(★表入內參觀 ◎下車照相 未標示符號者為行車經過)

提起荷蘭除了會讓人想到鬱金香外,另一個也會讓人聯想到的就是風車了……

04/11/2012(週三) 天氣:布魯日 晴、鹿特丹 陰 氣溫:8~12℃

離開了宛如仙境的的布魯日後,遊覽車再度駛進了如畫般美麗的荷蘭鄉間


約三個鐘頭的車程,在經過了幾個小漁村後,看見風車了


原本還以為小孩堤防Kinderdjik是小時候教科書上說的,一個小男生看見了堤防有破洞滲出水來,靈機一動緊急用手指把破洞堵住的那個堤防。後來知道了不是。然後也知道古代的小孩堤防也已經不見了,時至今日Kinderdjik只是這地方的名稱而已

取而代之的現代化"堤防"


而原本擔負抽水功能的風車,也早就被現代化的巨型抽水渦輪所取代了

下午六點來到這裡時,停車場旁的商家都打烊了,遊船也靠岸休息了

這時這河岸顯得極為寂靜


騎單車最能輕聲享受這全部的寂靜之美


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幾乎用比騎單車賞景更快的速度快步走向風車群


走近第一座風車後,放慢步伐細細欣賞這200多年前建造的"藝術建築"


然後我本來貪心的想把每座風車都給一一拍攝下來,可惜我們停留的時間不夠我這麼做


最後我又貪心的想找個角度把19座(荷蘭觀光局官網說是18座)風車給一次入鏡。後來我成功了?(但怎樣數都是只有17座而已)


在這裡只停留了約四十分鐘後,接下來我們就要到鄰近的鹿特丹去了


傍晚離去前。這少了遊客的小孩堤防Kinderdjik更加顯的寂靜


途中再經過了遊艇港


途中經過的自助式加油站


鹿特丹有名的方塊屋建築


過了這旅行社安排只"行車經過"的景點後,再經過了鹿特丹現代化的橋樑、摩登的建築、保有些舊氣息的碼頭(以上這些我全來不及拍攝)後,我們這晚用餐的餐廳到了

太湖居TAI WU。網路上說這是鹿特丹最負盛名的港式餐廳


比較起阿姆斯特丹那家較像在做旅遊團生意的中式餐館,這家餐館的裝潢中國味十足,連許多當地的老外都是座上客


喜歡餐廳中「太湖居人」這幅字畫中的字體


這道地的中式菜餚,我個人認為是我們這趟旅行中最豐盛、美味的一餐了。可是其他大部份團員都不愛這重口味的菜色,他們較為接受阿姆斯特丹餐廳中的清淡菜色


用完餐後在門口等待集合時。先離題一下,拍隔壁婚紗店的櫥窗


再回頭看看貼在玻璃窗上菜色照片。下次若有機會自己來我會想點:灌湯餃、釀青椒、雞竹卷、炸牛餃、鵪鶉蛋燒賣……,但這些港式小點一份就要€3.5~4.5


再看看單點的中文菜單。下次若有機會跟朋友一齊來我會想點:鎮江焗肉排、鹹魚蒸肉餅、北菇蒸滑雞、煎釀苦瓜、時菜炒蝦餅……,但這些菜式一份都要€14~17.5


幻想過後,導遊領我們步行穿過鬧區準備要到飯店去

鹿特丹的商圈廣場


從附近港口飛來的海鳥


然後我忙著記路就沒好好拍照了

Hilton Rotterdam。這要算是我們這趟行程中所住最高檔的飯店了


打開房門一看,房間比起荷蘭飯店其他飯店來是要寬敞一些


然後驚奇的是,一入門竟然就從打開的電視畫面中的字幕看到自己的名字


拉開窗簾,這市景房窗外的視野真好


但可惜的是高檔的飯店,連Wi-Fi的收費也高檔(我還真不適合住這種高檔飯店)。於是害得我在簡單梳洗過後再度出門,然後想憑著剛剛記憶的路線走到鬧區去尋找Wi-Fi熱點及來時行車經過的海港……


《續下篇》荷蘭‧比利時(XIII):特丹鹿的夜晚與早晨


【小孩堤防Kinderdijk】是荷蘭西部南荷蘭省的一個村莊,部分屬於新萊克蘭(Nieuw-Lekkerland),部分屬於阿爾布拉瑟丹,距鹿特丹東面15公里。

關於小孩堤防Kinderdijk 的得名歷史有許多故事。最初這個村莊的名字是「埃爾斯豪特」(Elshout)。
1.最著名的有關小孩堤防得名的故事上溯至1421年,大聖伊莉莎白洪水(St. Elisabethsvloed)中。在1421年的聖伊莉莎白洪水中,Grote Hollandse Waard被洪水淹沒,而阿爾布拉瑟沃德(Alblasserwaard)圩田則倖免於洪水。當最糟糕的風暴過去後,洪水消退之時,有人去這兩個地區之間的堤防(levee)察看有什麼東西可以搶救回來。他看見遠處有個木製的搖籃漂浮著。沒人指望裡面會有什麼東西活著,但當它漂近時,有人看見它在搖動。當搖籃漂得更近時,有人看見一隻貓在裡面跳來跳去試圖使它保持平衡,以防止水進入搖籃。當搖籃最終靠近堤防時,有人釣起它並發現裡面有一個安靜熟睡的未見水痕的嬰兒。在一些版本的故事中,貓使其平衡並漂浮。這個民間故事和傳奇已經被發表在一本英文書"The Cat and the Cradle"(Meder 2007; Griffis, 1918)中。
2.另一個故事說,小孩堤防是因由童工修造而得名。
3.還有一個故事說,過去有位Jan住在一個離這裡很近的大住宅里。Jan有許多孩子,所以被稱為「Jan der Kindere」(小孩的Jan)。後來,人們將他住過的這片地方稱為「小孩堤防Kinderdijk」。
4.又有一個解釋是該堤防比周圍其他的堤防要矮。這個較小的堤防就被稱作「小孩」了。


【小孩堤防-埃爾斯豪特風車群】1997年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這19座風車,呈風車步間(molengang)的形式,是一個旅遊觀光地。其中一個靠近小孩堤防村(the village of Kinderdijk)的風車在夏季供遊客參觀。遊客可步行或騎自行車參觀這成排的風車。

小孩堤防的風車自14世紀末就開始興建,但現存的風車是1738年至1740年興建的。

小孩堤防的風車建在自干拓泵流出的水旁。它們幾乎都是地控帆風車(grondzeiler)。每座風車底部都是一個使水上升的槳輪,通常有140厘米高。由於阿爾布拉瑟丹(Alblasserwaard)(waard是洲渚之意,指水中的陸地,通常築壩於迎水面)圩田的陸縮(inklinken)以及萊克河(Lek)河水上漲,風車變得愈發必需。小孩堤防的風車中間有一座活動衍架風車(wipmolen)(名為De Blokker)。

風車群分兩個步驟將水從阿爾布拉瑟丹(24,000 ha的區域)排出。首先,水從低陂水(boezem)(圩田平面)被泵至高陂水(boezem),這是全部阿爾布拉瑟丹地區。其次,水被泵至蓄水池。自此處,水通過水閘流入河中,即水從最高處流下。該風車群也被稱作boezemmolens(陂水風車)。(以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網站)


【方塊屋Kijk-Kubus】是荷蘭最具代表性的現代建築,相信只要是看過它的人,沒有人會懷疑這點。由Piet Blom於1978∼1984年所設計的方塊屋,整座社區共有51個方塊單位,建立在一片平台上,而這片平台橫跨了Blaak大道,形成一處特殊的「隧道」。方塊屋最大的特色,就是那一塊塊傾斜45度並間間相連的正立方體,每塊立方體都是一個居住或辨公單位,而架高這些方塊的樑柱及牆壁之間,則被規劃出14個社區性的小巧商店及餐廳,機能性非常齊全。光看方塊屋的外觀,很難想像居住其中的生活,人們不禁揣想,室內的空間是否也如同它的外表一般傾斜呢?雖然方塊屋的所有單位早在建成之前便銷售一空,所幸當時即已考慮到人們對方塊屋的好奇,因此保留了一間作為展示之用。走進方塊屋內,這才令人恍然大悟,其實屋內的佈置和一般正常的房子並無兩樣,只是在空間安排上多了一些柔軟的巧思。每個方塊內部都有三層樓,一樓是客廳和廚房,地板面積最寬敞的二樓是書房及臥室,頂樓則利用尖角做成一間採光良好的起居室。傾斜的立方體形狀為室內空間帶來的影響是,由於地板及天花板是樓層中最狹窄的部分,住戶實際可以活動的範圍其實並不寬敞(尤其是以高個兒著稱的荷蘭人來說),但在垂直中軸的部分卻獲得了延伸,大大增加了儲藏收納及桌櫃面積的縱深。(資料來源:Tripass 景點家 旅遊生活網_MOOK)

↑其實有些參觀過方塊屋的網友們說方塊屋並不適合人居住;房間菱角太多,傢俱不易擺放。樓梯非常陡峭,不好行走。熱空氣對流原理,室內極為悶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