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我的旅程都是隨興的,大多都是在行前沒幾天,甚至於行前當天才決定好要走的路線(除了需事先預定房間的行程外)。但今天的行程例外,因為今天的行程我早在去年就以經"規劃"好了,為了是想重溫去年冬天北教大學生在員貝嶼留下的美麗回憶……
05/18/2008(週日) 天氣:晴空萬里
因為是早就"計劃"好的,所以我今天破例的在上午還沒十點就騎車出門了(常看我格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週日大多是睡到下午才出門的)。出門後先到附近早餐店買了兩個包子,準備來當做待會的午餐。再到附近超市買了兩瓶飲料,怕說島上這類飲料會賣到缺貨。補完貨後我就往離馬公十幾公里外的白沙鄉岐頭觀光碼頭騎去……
原本以為早上的太陽會很大,結果發現騎在澎203線道上一路有樹蔭避日,騎乘的感覺竟比午後騎車舒服了許多。然後就這樣在樹蔭避日下,一路騎到了岐頭觀光碼頭……
岐頭觀光碼頭的海釣平台及小丑魚半潛艇
造型可愛的小丑魚遊艇
停泊於岐頭觀光碼頭的"鳥"字頭(鳥嶼)漁船
雖然曾在這裡搭過交通船了,但保險起見還是再跟海巡隊弟兄確認了往員貝的交通船班
我和我的單車上了上午十一點鐘開往員貝的交通船--員貝一號
依例,拍一下交通船離開岐頭觀光碼頭的畫面
航行了十多分鐘,就快到員貝嶼了
妳看,前面就是員貝嶼了
看到了員貝嶼的全貌
堤防那頭是我今天尋找回憶的所在,去年八月掛牌的"澎湖創意中心"
交通船慢慢駛進了員貝漁港
下了交通船後,先來了解一下這美麗的島嶼
【員貝嶼概況】
『員貝嶼位於白沙嶼東北方,面積約0.415平方公里,人口約百餘戶捕魚為生,島的形狀仿佛貝殼,是個玄武岩構成的小島。
島嶼的中央部份有個東西向的小窪地,將島嶼分為南北兩區;北部高度約為35公尺、南部高度約為27公尺。
北部海岸及東側海岸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自然景觀特殊炫麗,如「筆」、「硯」、「百褶裙」等;南半部伸展呈小半島地型,漁村就在尾部的起端,正好是南方丘的背風側。無論地理或村莊的位置,都反應著東北季風的影響。大自然的作用,說是「地之理」毫無疑問地促使了人地相互溝通,共存共榮。』
首先我先前往由已廢校的員貝國小改建成的澎湖創意中心。只是……
北教大藝術系學生共同完成的壁畫還在
但澎湖創意中心卻已"停止營業"了
PO張去年拍的照片來對照一下
不得其門而入後,只好繼續走……
創意中心旁的創意作品
依指標;"↑"游十公尺後再"→"便可游到後門?!
我不會游泳,只好抄"捷徑"騎到創意中心後門(從這裡可以通到往後山步道的階梯)
接著我到位於創意中心後方的菜宅閒逛……
菜宅
老井
騎回村莊準備來開始環島,順著指引我往"→"騎去……
看到踏浪用的膠鞋
膠鞋尺寸對照圖
但我只計畫在陸地上騎車,所以用不著換上這些膠鞋。我接著穿過村莊往後山騎去……
本來以為可以一股作氣地騎上這小段陡坡,結果氣力放盡的我,終究還是免不了下來牽車的宿命
然後我"騎"到了這島嶼的最高點
左邊是剛剛已經逛過的菜宅
拉近一點看這美麗的菜宅
【人工雕琢的田園景點-菜宅】
『澎湖的田地稱為菜宅、又稱宅內,是專門作為農作物裁培用的,四週都砌有石牆,其中北牆必須砌高一點約160~250公分,東西牆次之,約在150~180公分左右,南牆最低 ,多不超過100公分。這種設計的主要原因,主要就是防範冬季強勁的東北季風。
建材一般強取用海中的珊瑚礁石(俗稱[石老][石古]石),只有部份少有珊瑚淺坪的島嶼或村落才會使用玄武石塊,因為珊瑚礁石犬牙交錯,砌牆不必使用水泥,能保有天然縫隙,以促進牆內外的空氣流通,有益植裁的生長。島內窪地因水源充足故田地都集中此處,形成田地交錯相疊帶給蜂巢一般,故稱之為蜂巢田。』
右手邊是這島嶼的最高處的涼亭
我在這兒悠閒地享用我的午餐及不再冰涼的飲料
其實如果能在這微風徐徐的涼亭睡個午覺,是很舒服的一件事。只可惜我時間有限,用過餐後只好立即沿後山步道繼續往前走……
長滿小花的美麗後山步道
走著走著,然後我小小的脫軌一下,我脫離了步道走到山涯邊……
看到這島嶼的柱狀玄武岩地形景觀
也看到正午下這波光瀲豔的海水
回到環島步道繼續走……
看到了正在員貝嶼外海進行中的"水上活動"
拉近一點看,正在欣賞員貝嶼特殊柱狀玄武岩及放射狀玄武岩地型的觀光船
再拉近一點看,澎澎灘上有許多戲水的遊客
【神奇的海堆作用-澎澎灘】
『澎湖海岸線近年來日漸流失,部份流失之海砂受海流因素影響,在鳥嶼外海新生一沙洲,此離岸沙洲由珊瑚碎屑、貝殼碎片、有孔蟲遺骸及海砂等堆積而成。退潮時相連的沙洲呈現的面積相當壯觀,活像躺在大海中央的一條白色大鯰魚。前省長宋楚瑜先生曾題名「澎澎灘」而成名。不過因它隨時會隨季風及潮汐而不斷變化改變移動,活像一尾海中蛟龍,澎湖人還是習慣稱它為「活龍灘」。
澎澎灘在陽光照射下,宛如一顆海上明珠,現在居住的島主為小燕鷗、紅燕鷗及蒼燕鷗等保育鳥類。澎湖縣政府現將該沙洲四分之三的地區劃分為保育區,禁藥遊客破壞,干擾鳥類生存。』
可惜我帶來的交通工具無法載我渡海到澎澎灘去,於是我只好安分的回到步道。
然後我繼續往下面的景點走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