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一早的天候能見度低、天空又不藍,嚴格來說這並不是拍照的好天氣。但很不巧的是,我所參加澎湖攝影學會舉辦的巡航攝影活動日期,就是在這天……

繼兩年前拿著類單眼相機假籍拍照之名,實為以遊樂為目的參加澎湖攝影學會的「2009北海風情」巡航攝影活動,到了我第一次去的、澎湖最北邊的『目斗嶼』後。兩年後我依樣畫葫蘆地,假籍拍照之名,實為以遊樂為目的再參加澎湖攝影學會的「「2011南海之美」巡航攝影活動。而這次我所貪圖的是我從沒去過的、澎湖最西邊的『花嶼』。只是我這次已經"入境隨俗"的換了單眼相機參加攝影學會的這次活動了。但回來後卻發現,我這次拍的照片竟然比起兩年前拍的更不好~~

07/10/2011(週日) 天氣:陰有靄轉晴 氣象報告說:降雨機率30%

原本6月26日的活動,因颱風環流的影響延到了這天。雖然這天沒風沒雨,但卻也不是個萬里晴空的好天氣

早上7點半遊艇準時從南海遊客中心出發。……沿途,西嶼、桶盤嶼、虎井嶼,因氣侯不佳,所以沒依例地拿起相機拍攝

約50分鐘的航行後,看見『花嶼』了


船抵達『花嶼』後,船長順著攝影學會人員的指示環繞這小島一圈。發現這小島比我原先預期的要大的許多

滄海釣客


花嶼燈塔


可能是為避開島邊的礁岩,船長繞了小島一圈後駛向外海,再從外海切進了「花嶼新港」……

花嶼新港前的「情人石」


換個角度,還是像一對相依偎戀人的「情人石」


經過了「情人石」,遊艇抵達了極少會有遊客來臨的「花嶼新港」


下船。我來到了我第一次來到的澎湖縣望安鄉花嶼村


攝影學會的活動時程;花嶼(自由活動攝影;人文、漁村風情、景觀攝影)。

學會留了兩個鐘頭時間讓我們在這島上拍攝,但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我,不曉得在這小島兩個鐘頭的時間是多久,於是我先快步地走向燈塔。……我是同行中第一個走到燈塔的人

先來張"制式"的拍法


再拍張"複合式"的


接下來從燈塔高處拍小島後山景象

(牽托一下:少了藍天碧海,真的無法襯托出白色燈塔的美)

然後因為不曉得在這小島兩個鐘頭的時間是多久,我沒拍幾張就趕忙下山往花嶼村落走去。就快下到村落時,出大太陽了~~~

再收集到一枚澎湖門牌


俯拍花嶼村落


很意外這上頭曬的不是魚干


循村內小徑走到了這戶不是曬魚干的人家前

「這椅丫呼你坐啦」。本想拍她們四代(其中第三代在分住台灣及馬公)坐著聊天的景象的


忘了我這趟來是為了拍照,我細聽阿桑詳細地跟我訴說這小島(也幾乎是澎湖所有小離島)家庭的今昔過往:「現在漁抓的少後,年輕人都只好到市區(含馬公、台灣)另找工作了,只留下幼兒讓阿嬤及阿祖照料……」。問阿桑她那個在馬公「菜園」海上平台工作的兒子多久回來一趟看兒子?「我們這裡交通船又沒每天開,他一回來至少就要住兩天才行,所以在夏天旅遊旺季時,他沒辦法回來的,只有等到冬天他才有時間回來,但又怕要回來時風浪太大船臨時沒開……」

這天在花嶼幫我做解說服務的"導遊"阿桑


忘了我這趟來是為了拍照,在告別了阿桑後,我繼續慢步在村落間閒逛

「太原」?以為這島的居民都姓王。後來發現不是


從舊港擔魚走回自家的婦人。好奇的我跟在她的身後走


她進家沒多久後,一些鄰居也來到她家

包括剛剛幫我做解說服務的"導遊"阿桑。我跟在她的身後走再度走進村落


典型的漁村風情。整理魚網的母女


這就是比較少見的漁村風情了。一早把螃蟹當早餐吃的阿嬤


阿嬤見到我在拍照,熱心地招我一齊吃螃蟹。我謝了她的好意後,沒再繼續在村落間閒逛,我找處遮陽的地方坐下來休息(剛剛應該在阿桑家涼爽的前廊多待一會的)。然後天氣實在是太熱了,於是我提早了半個多鐘頭就回到了花嶼新港

幫國防部給要來花嶼玩的遊客們做個"政令宣導"


可惜了,錯過了花嶼新港的這攝影展


但還好這攝影展中的作品在"非死不可"上還找的到-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00869626623065.55374.144885595554802

這真正拍出了花嶼風情的最真實影像作品

(看了這些美麗的影像後,也讓我有了下次再來花嶼住上兩晚的念頭)


上午近11點遊艇離開花嶼繼續往另一處島嶼駛去

看見了『大、小貓嶼』


攝影學會的活動時程;貓嶼(巡航攝影)

更了解了澎湖關於地名的俗諺:「花嶼沒花、貓嶼沒貓、鳥嶼沒鳥、虎井沒虎、尖山不尖、險礁不險……」


這兩座島除了燕鷗外還有許多海蝕洞


然而以我的拍照技術,在這天的氣候下實在拍不出什麼好作品。只好退到後頭偷偷地學看看高手們是如何拍攝~~


文末,借張澎管處的南海地圖來交代一下我們這天的航程


接下來,遊艇就要繼續駛往澎湖縣最南端的『七美』了……


《續下篇》澎湖南海之美(下):輕描淡寫的七美行


《附錄》
【花嶼】其位置在望安島西北稍南距離約18公里處,是澎湖縣最西方的島嶼,(也是台灣省的最西),屬三級離島。該島地質有別於澎湖群島(玄武岩方山)而與金門島同為花崗岩
層。 花嶼目前居住人數僅約100餘人,民風淳厚、多以漁為生;人口外流嚴重,但於望安諸離島中,仍屬人口較多者。

『花嶼燈塔』在花嶼的西北端,向來有『花嶼之光』的雅號。燈塔始建於民國28年,為一白色混凝土圓塔,塔高12.5m,塔頂裝有四等電石氣閃光燈,每五秒閃一次白光,光力達1600燭光,可見距離10至12浬,有專人駐守。

『仙人腳印』位在村子東邊海岸的巨石上,傳說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到澎湖遊歷時所留下來的足跡。另一隻腳印則在望安島的天台山上,二者隔海遙望。望安島上的腳印即清晰明顯,而在花嶼海岸上的腳印,已因多年來受海水的侵,已經近乎平坦,惟有待潮汐稍退時,方能看見。……

【大、小貓嶼】位花嶼村正南方,陸上面積約10公頃,民國80年列為澎湖縣野生動物保護區。大、小貓嶼四面皆為懸崖峭壁,自然風貌保存完整,已成燕鷗最佳棲息處所;除燕鷗外,島上其他海鳥種類亦多,群起飛舞之壯麗景觀為台灣地區所罕見。(以上資料來源:澎湖縣望安鄉公所)


《站內延伸閱讀》北海尋航攝影行(上):島嶼風情
        北海尋航攝影行(中):北海之春
        北海尋航攝影行(下):目斗嶼燈塔

《站外延伸閱讀》大師的拍攝作品:花嶼系列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0) 人氣()


台南對我來說是個充滿回憶的城市。依例,在進入"正題"前免不了再來回憶一下……

想起那些年到戲院看電影前,總會先在戲院(忘了是哪家戲院)樓下迴廊吃一碗擔仔麵後再上樓看電影。而記憶中那時在戲院一樓角落賣擔仔麵的,正是"循古法"用擔子挑著賣的麵攤……(以上,回憶完畢)

其實在我心中,我會把這"呷巧嘸呷飽"的擔仔麵列為台南在地美食的第一位。而我個人主觀的認為,只要是在台南賣擔仔麵的,不管是新店、老店都一定會有其獨特的美味之處(外縣市賣的就不一定了)

06/23/2011(週四) 天氣:中午之前大晴天

原本吃擔仔麵不在我這天台南的預定行程內的,但就在我找郵局蓋風景戳一路騎到了赤崁樓時,原本想進入赤崁樓參觀拍照,但看見兩輛遊覽車的陸客(以我的經驗,這時的赤崁樓園區一定會很吵雜),於是我放棄了進園區的念頭

然後就在要離去前,看到了對街有一棟老厝在賣擔仔麵。於是我臨時決定改進去那兒吃碗擔仔麵,雖然這時還不到午餐時間……

「擔仔麵」


相較於台南的其他擔仔麵老店,這家店並不稱得上是老字號(我在台南求學時,還沒有這家店),但這家店的營業所在的樓房卻是比起其他老店要更老

入內。先欣賞老厝的這一側廂房


在另一側入座。發現我好像選錯桌次了


點菜時打開菜單一瞧,發現這家店不止有賣擔仔麵而已……

但我還是點了一碗擔仔麵,外加糖心蛋、獅子頭(照片中沒拍到的,後來店家附贈的仙草茶)


不用說只要是在台南賣擔仔麵的,不管是新店、老店都一定會有其獨特的美味之處。而這傳承自民族路、大天后宮巷口麵攤的擔仔麵口味當然也不例外。另外他們的獅子頭也是我喜好的口味,但糖心蛋雖然也算不錯,但就稍微不符合這一顆廿五元的身價了(我該點滷蛋就好了)

吃完自己選菜的這95元的"套餐"後,發現點他們的單人份159元的精緻套餐會划算許多。例如A套餐:傳統擔仔麵+赤崁碗粿+黃金炸蝦卷+廟口米糕+阿嬤仙草茶+傳統手工豆花

餐後,店家像是早已習慣了像我這般的觀光客,他們微笑地應允我在店內隨意參觀、拍照

一樓。不好打擾忙著點菜、出菜的他們,所以只再度拍了這有象徵意義的


上二樓。樓上有人訂了桌菜

這餐廳除了賣傳統擔仔麵外,也賣傳統的台式料理


極為"傳統"的出菜口擺飾


這妹妹知道我要拍她


除了傳統的台式料理外,來這家餐廳用餐還可以把台南除了擔仔麵之外的小吃給一網打盡(下次應該找多些人一齊來分食這套餐的)


參觀完餐點,繼續參觀二樓的用餐空間


這應該是這老厝最原來的擺設了


下樓


跟店內員工道過謝後,出到餐廳門外。再拍這老厝的外觀


拍照時遇見了常上電視媒體的餐廳老闆。她先問侯我有沒有呷飽,然後熱心地跟我介紹這百年老厝的故事:「這棟房子已經有百年歷史了。這原本是隔壁牙醫師的房子……」。然後,她沒有跟我說她開這家店的"故事"……

關於一個單親媽媽的擔仔麵傳奇(TVBS新聞念真情)


(觀賞影片前請先關閉底下背景音樂)


【赤崁擔仔麵】(總店)
地址:台南市民族路二段180號(赤崁樓旁)
電話:(06)220-5336
官網:
http://www.chikan.com.tw/index.htm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


在逛了台南一整天後,傍晚我依約來到了這位於成大附近內的小巷弄……

06/23/2011(週四) 逛完安平之後 天氣:晚上沒下雨

聽說,在成大附近內的小巷弄內有一家提供道地日本家庭風味的小餐館,而這小餐館就藏身在一戶透天厝的車庫中

聽說,這家小餐館沒有名字也沒有招牌,而外頭掛著兩個紅燈籠是這家餐館外頭唯一的特徵,於是有成大學生喚這家餐館為「紅燈籠」

我從台南後火車站開始走,經過了栽滿阿勃勒的小東路路段,再走了好久後,終於走到了這處巷弄(後來我才知道我繞了遠路)

找到了「紅燈籠」


這位於小巷弄內的小餐館,沒人指引外人還真的找不到門路


("指引"我這外人來到這處的正是這小餐館的主人-「阿姨」)

本來阿姨要我6點半後再過來,她說這時候客人會比較少。結果她錯了


剛到時,我沒急的驚擾正在忙著的她


她見到我了。但我沒急的就坐,因為她還在忙


趁她還在忙,我先到巷弄市場旁的雜貨店買啤酒。(後來發覺她早已托了一位熟客帶啤酒過來)

仔細觀察這一家小餐館。這是一家沒有菜單的小餐館,今晚客人吃什麼全由阿姨來決定。(難怪成大的學生會把來這裡吃飯當作是回家吃飯一樣。而唯一與回家吃飯不同的是,來這裡吃飯得要先預約,這樣「阿姨」才好幫你留飯菜)

今晚阿姨準備的主要飯菜-「茶泡飯」


「漬牡蠣茶泡飯」。出菜時阿姨不斷叮嚀客人,不要把飯菜攪散,要一層一層的吃


阿姨招呼買啤酒回來的我在吧台坐下來,遞給我杯子後她繼續在忙


但她沒忙到忘了我這位"客人"(來這裡吃飯的好處之一就是不用點菜。沒有菜單反而讓我更加期待阿姨會幫我準備哪些菜)

以檸檬調味的牡蠣、吃不到魚骨的秋刀魚

與一旁帶啤酒過來的成大研究生邊聊邊喝,阿姨就讓她繼續忙她的

阿姨繼續幫其他客人上菜,「蘋果甜紅菜豚丼」


煎過後只加點少許塩調味的培根肉,再佐以阿姨自釀的咖啡酒(及沒拍到的大蒜酒)


我與身旁成大研究生繼續聊,但這侯阿姨稍有空檔加入我們的對話了

醃漬秋葵。阿姨嫌醃的不夠味,所以只給了我一條


以玄米茶沖泡的茶泡飯


突然餐館外一輛路過的車停下來。車上的年輕軍官朝店裡大聲問:「阿姨,今天吃什麼!?」阿姨也大聲回他:「今天吃你愛吃的啦!」

「蘋果甜紅菜豚丼」


我很記得這兩位年輕軍官飯後離去前跟阿姨說的話,「阿姨,謝謝妳今天又讓我吃到好吃的。」

晚上7點半了還有沒預約的客人來。但因為飯都賣完了,所以阿姨幫她們煮了烏龍麵


湯物。這就不是阿姨她們日本仙台家的家庭料理了。這是她朋友從金門銷往廈門的台灣肉丸子


阿姨最後再幫我上了一道她的私房菜,我第一次吃到的醉肉


在吃完阿姨幫我上的所有菜後的結論;阿姨家這少油煙及不加味精的調理方式,然怪會被附近學生稱讚為最健康又好吃的外食料理。然後這裡提供的料理真的不同於一般的日式料理,在這我仿佛有那種在日本家庭做客的感覺。最後的重點,阿姨家的料理不但好吃、也很適合下酒~~

晚上9點多,"酒店"比平時更晚的時間打烊


歹勢喔阿姨,因為我還要趕夜班火車回高雄,所以今晚就不幫妳洗碗抵餐費了。然後等暑假過後我一定還要再找時間過來吃……



《續下篇》阿姨的私藏味
(但這得要等阿姨找到新店面才有這下篇)



【阿姨的小餐館】
地址:台南市小東路某巷某弄忘了幾號
預約電話:阿姨說暫不公開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晚上5點起至賣完為止
店休:寒暑假及阿姨回日本時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6) 人氣()

 

幾乎都快忘了那幾年 我住在台南時的咖啡館回憶了……

磨豆聲響和著室內咖啡香的「品豆咖啡」 這是單純想喝一杯好咖啡的初期

悠揚鋼琴聲和著滿室咖啡香的「夢咖啡廳」 那時是民歌盛行的年代

屋外雨聲和著落地窗內咖啡香的「金色年代咖啡」 那是庭園咖啡正興起的時代

倏地……時間回到二十幾年後的這天

這天午後突如其來的一陣雨 竟意外讓我再度重溫了住台南時曾經有過的咖啡時光

06/23/2011(週四) 天氣:晴午後陣雨

原本晴朗的天氣在午後突然落雨了


找個地方躲雨 看見台南孔廟前面有一家咖啡館

再三確認 這真的是入口?


側身走進這只有38公分寬的窄巷


確定了 這真是咖啡館的入口沒錯


「一邊的室內有冷氣、另一邊開著窗的室內沒冷氣。」進到咖啡館後侍者問我要坐哪一方

我選了另一邊開著窗的窗邊角落座位


「請問要點什麼?」侍者再親切地問

「曼特寧,熱的」(對於咖啡的要求我只要不酸便可,而在不熟的店點曼特寧是最安全的)

「在我們這裡點熱咖啡可以再免費續杯喔」

「那可以續幾杯?」「就只再一杯!」

真好 不管外頭的雨幾時停 至少我在這裡得待上兩杯咖啡的時間


這一邊就只我一個客人獨享這幽靜的空間


更正 這邊不只有我 還有他們


起身探頭看看有冷氣的那邊

很明顯這位是這裡的常客


而這桌 看來跟我一樣都是觀光客


屋外的雨愈下愈大


侍者幫我關了我桌旁的窗


窗外雨愈下愈大


雨水從屋外濺入了門內 侍者後來急忙掩閉咖啡館大門


屋外的雨真的愈下愈大


再請侍者關上這處室內的另兩扇窗

「可是這樣室內會很悶喔,你要不要換到另一邊坐。」

「沒關係,我還是坐這裡就好。」

「好吧,那我把電扇移過來。」


即使關上了室內所有的窗 屋內仍讓外頭的雨趁隙濺入


暫時不管窗外的雨

我個人的定義;一家好的咖啡館不一定會有好咖啡 但一定是會有許多好書


「台灣城市記憶」


也許 這裡以後也會成為這城市記憶的一部份


再找了一本好書 「舊聚落‧新相簿-安平古貌攝影集」

佳作獎:「劍獅之美」(作者:朱金燦)


佳作獎:「古街夜色之美」(作者:李金良)


(我知道我不會成為一位好攝影者的原因了,因為這攝影集中我所喜歡的作品都沒得到名次及優選)

雨漸歇 侍者再幫我開啟了所有的窗


她貼心地把電扇依舊留在我桌邊


喜歡這樣的千擺風情


雨停了 過了兩杯咖啡的時間後 該繼續原本的行程了

離去前 再重溫像是這天我在這兒的情形 (但我不是名人,我只是個觀光客)


下樓


回首這天午後我躲雨的所在


又見天晴


接下來 我騎上機車繼續我原本既定的台南安平行程-「胭脂巷裡尋劍獅」……

臨行 感謝上蒼賜與我這午後突如其來的這一陣雨


【窄門咖啡】
地址:台南市南門路67號2樓 (台南孔廟對面)
電話:(06)211-0508
營業時間:平日 10:30-24:00,假日 10:00-24:00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9) 人氣()


《接上篇》金門戰地之旅(趴夕可屬):…、慈堤落日

這天我在金門就只剩半天的時間可以玩了。怕趕不上中午返澎的班機,所以我這天安排的旅遊路徑很簡單,就是從民宿騎到機場後,還車、搭機……

06/09/2011(週四) 天氣:陰晴不定

早上七點多遇見了送早餐來的民宿主人阿民。阿民在領我再欣賞過古厝的細節之美後,繼續帶我到民俗文化村去。透過阿民深入的導覽,這早我更了解這了這「十八間厝」

前兩天已看過在金門有許多類似這樣的聚落,但聚落裡有對襯飛簷的就只有這裡了


「祖孫情」。小朋友見我拍照,急忙地掩門遮住了他的阿嬤


「萬字圖」。這我有記得


「龍魚」?(嗯~歹勢,我不是好學生,老師剛教過的我就忘了~)


這我就有記得了是啥功用了


(為了證明我記得,特別PO一張我在澎湖望安花宅曾家古厝拍的照片來"說明")


依山,面對海珠東昇的「海珠堂」


這樣的建築"格局",昨天在瓊林聚落也有見到。為什麼每戶人家間都以圍牆相隔,但都會留下相通的門廊?這我有記住,但解說起來要打好多字。所以你們自行猜測吧~


然後這些也請你們自行猜測吧。(我不好意思說我忘了~)

↑防盜瓦..因為以前舊建築比較低很好爬...
所以才會想到利用薄瓦片的載重限制..加上擺列讓它變成一來美觀...
二來..不能負重...所以只要有人要爬上去...就會龜裂聲響..以示警告!!!(感謝格友真的是這樣嗎?我不認輸提供的資訊)


而這天我還參觀了我沒PO出照片的王氏家廟的"龍穴",及其他開放的文物、禮儀、喜慶廳堂……等,但這不是我忘了,而是這些照片我沒拍好~

然後這早,我還是忘了拍這村內的商店、像是「一條根」、「王阿婆海蚵麵線」、「山峰商店」……等

更深入了解民俗文化村後,回民宿的路上。再要修復一座古厝的工程正在進行中


回民宿後,原本阿民還要帶我再走一遭五虎山步道,領我去山上找到欣賞山后最佳的所在。但我以時間的因素,謝絕了他的好意(其實是時間還早,但我實在是太懶了~)

稍後與已起床的隔壁房客互留連絡電話後,告別了他們。退房後我往"回家"的路騎去


【沙美老街】

帶點滄桑感的沙美風獅爺


有戲院的地方,一定會是有曾經繁華的年代


防空砲洞。時間又拉回了炮戰時期


沒了炮戰後,這老街顯得如此安靜


老厝一旁的亮麗鵝黃、上頭的蔚藍。現在這裡已遠離了炮戰時的灰色年代


這沒什麼,我只是喜歡這付門聯而已


逛過山后附近位於沙美市區內的老街後,我繼續趕路。而相較於金門的環島東、西、南、北路,我偏好騎在這樣的小徑上

經過太武山的玉章路(?)


無愧亭。網路上抄來的:「這是曾經戍守金門官兵的共同精神,出生入死,保家衛國,俯仰無愧於國家。」


環中路。「請慢」,不用這標語提示,騎在這綠意盎然的小徑,本就能讓人不自由主地放慢速度


放慢速度的另一個原因,得小心在路中棲息的小鳥


金門道路少有的紅綠燈。像是化身為兔寶寶揮手要你稍停的紅燈


不得不提起金門人真的是非常遵守交通秩序。每當我騎到了沒紅綠燈的路口遇見了橫向同時抵達路口的車時,他們總是會先停車(不管他們是否是比我早到會車路口),然後招手要我先行。(後來聽阿民說這是早期金門在沒紅綠燈時政府的規定,但我發現不只是老金門人,連有些金門的年輕人到現在還是有守著這樣的規矩)

逛完街後時間還早,我繞過了機場往海邊騎去,我又來到了成功陳景蘭洋樓。但這回我有下到了底下的沙灘

成功沙灘


守護這沙灘安全的不是救生員,而是這個


在這裡踏浪應該是很舒服的事,但我懶的走到沙灘上,沒多久後我繼續往另一個海邊騎去

我跟隨著經國先生的腳步來到這處漁港


一位海巡弟兄跟我說,這是金門最大的漁港-「新湖漁港」


這位海巡弟兄同時跟我說,隔壁就是料羅商港(後來因時間的關係,我沒再騎往那處)


親臨小時候教科書上說的美麗的料羅灣


忘了教科書上有沒有提到的料羅灣碉堡(我真的不是好學生)


又見到了同澎湖一樣的景象-「大目漁船」


同澎湖一樣,金門漁港旁一定也會有廟宇(應該說是澎湖同金門一樣才對)


但這金門廟宇獨特的(這兩天已見了許多,但昨晚忘了問阿民這像是要擋住飛簷的,是啥用意~)

↑馬被...一般有燕尾的不會再有這馬背型...
但是老一輩認為燕尾的尖銳會帶來煞氣..尤其是廟宇因為是神明住所..
所以這尖銳煞氣應該更重...故又貼心的加上了山型馬背...^^(感謝格友真的是這樣嗎?我不認輸提供的資訊)


體會完略同於澎湖的漁村風情後,我返回往機場的路上騎去

進到機場之前,我把握最後的時間再逛一下機場前面的尚義環保公園……


【金門風獅】(金門新十大文化景點之七)

環保公園內的風獅爺石雕


阿民跟我說,還是要到聚落去欣賞才能真正體會出風獅爺的"原味"。在我看過這些公園內的風獅爺石雕,在對照過我之前一路上拍過少數的風獅爺後,我非常同意阿民的想法。但以我這遊客的想法,我反倒建議旅人們出了機場後先來此地欣賞風獅爺,然後對於你有興趣地哪幾尊風獅爺,在看石雕底下的所在介紹後,在地圖做上標記。然後按圖尋風獅,這也可以成為你這趟金門旅行中的另一種情趣

但這次我標示了這兩尊風獅爺,只能等下次來再去尋了


最後尚義環保公園沒耽擱我太多的時間,我終究趕上了中午12點50分返澎的班機……



【附錄】本系列文章參考資料


【後記】我在山外"軍郵局"收集到的金門郵局風景戮

以上風景戮中「毋忘在莒」、「得月樓」、「古寧頭斷崖」、「烈嶼海岸」及「太武山」我這趟三天兩夜的金門行竟然通通沒走到,再外加金門新十大文化景點中我沒還觀賞到的「水頭僑居」、「雙鯉環抱」、「汶浦水岸」……糟糕!看來我還得再來金門幾趟才行~~

 

     金門戰地之旅(趴萬):從這島到彼島、……
     金門戰地之旅(趴兔):…、走向「最前線」
     金門戰地之旅(趴淑麗):留在金門「忘了飛」
     金門戰地之旅(趴厚):海珠東昇、…
     金門戰地之旅(趴壞):莒光樓、翟山坑道
《接上篇》金門戰地之旅(趴夕可屬):…、慈堤落日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接上篇》金門戰地之旅(趴壞):莒光樓、翟山坑道

這天我從一早開始的環島北路,……環島西路……環島南路……

早已知道金門大多的公共建設,幾乎都跟當年的駐軍脫不了關係


不小心騎到的"景點"。以前聽說這裡也是我那些死黨們在金門的共同回憶之一


後來聽說這全世界唯一的坑道醫院,在軍方移交多時後,已被金酒公司收購,打算用來做觀光酒窖~~(不喜歡喝高梁的我,不是很讚同縣府的這種處理"史蹟"的方式!)

離開還沒開放的酒窖後。花崗岩旁的經武路?


又騎到「太湖」,然後我依舊沒有多逛。又進了「安民」聚落

像是"哆啦A夢"的安民風獅爺


再往前騎,原來金門不只有牛,金門也有羊


然後我騎到了「后壟」。在士校路旁的田野中有民宿主人推薦"季節限定"的美景


【栗喉蜂虎】金門夏季侯鳥

生平第一次見到侯鳥在陡峭的沙丘築巢


枝頭上,等待求偶的"單身"栗喉蜂虎


巢穴上,已配成對的栗喉蜂虎


巢穴前,被譽為金門"夏日精靈"的栗喉蜂虎


下午栗喉蜂虎正享受著"日光浴"(而這也是我午後從金門西方騎回金門東方的原因)。但可惜即使我的修圖技術再好,但對成群飛舞的栗喉蜂虎卻沒法修出一張較為清楚的照片

只好偷張人家拍的讓你們了解清楚些(嗯~~這不只是"日光浴",這還是"鴛鴦浴")


(圖片來源:一花一世界網站-台灣野鳥全記錄)


欣賞完這"季節限定"的美景後,我準備回民宿睡午覺

……環島東路。我這半天已經快繞了金門島一圈了。……陽沙路,這裡有棟我昨天就已看到的老建築。回民宿前我特意繞進去給它瞧個仔細


【碧山,陳清吉洋樓】

遠遠看很難不會被它吸引的「陳清吉洋樓」


放大欣賞細部


再放大欣賞更細部


再看個更仔細。我知道這建築所有的裝飾都有其寓意,但~我的"知識"還是停留在走馬看花而已


在這天已經玩了9個多小時後,下午三點我終於可以睡個回籠覺了


原本只想午休一個鐘頭就好。結果醒來已經快下午5點了~~

趕緊出門繼續既定的"行程"。傍晚原本的第一站,民宿旁民俗文化村內的「王阿婆海蚵麵線」。結果王阿婆說煮麵線的婦人已經"下班"了(原來「王阿婆海蚵麵線」是"委外經營"的)

沒麵線吃也好,至少這不會耽擱到我接下來趕去看夕陽的時間。然後,這天我第二度從金門的東北角騎往金門的西北角……

再經過了大武山麓


第一次經過的古寧頭


但因為要趕著追夕陽,我放棄了這可以了解當年歷史戰役的所在。繼續騎,我趕在日落之前來到了慈堤三角堡

慈堤三角堡旁供人站上去合影的"大聲公"


正向著廈門的"大聲公"


我知道這是"等待晚上開花"的「待宵花」,民宿主人昨晚已先幫我介紹過了


戰車與待宵花並構成黃昏下的金門沙灘美景

欣賞完黃昏下的花海後,我騎到了慈堤另一頭的介壽亭等著賞夕陽


「慈堤落日」(金門新十大文化景點之六)

慈湖


慈堤落日


以為看到了"海市蜃樓",原來那是彼岸的廈門樓房


可惜了這天濃厚的雲層阻礙了日落的演出


被我拍成像是閃電的夕陽餘暉


眼花?我好像看到兩顆夕陽同時西沉


日暮,對岸亮起夜燈……


因為肚子餓了,我沒繼續留下來等待欣賞對岸萬家燈火的景象。我在這天第二度騎到金城市區找吃的去

晚上七點我再騎到金城市區。想吃肉粽,結果他們晚上沒營業。想吃蚵嗲,老闆娘微笑地跟我說才剛賣完。然後在蚵嗲的斜對面看到了一家有許多在地人用餐的「巧味香小吃店」,重點是他們也有賣海蚵麵線,於是我決定在此用餐

海蚵麵線及炸魚捲


早已經習慣金門小吃的大份量了,但這海蚵的份量未免也太多了些。吃過後的感覺;這比澎湖石蚵略大的海蚵,嗯~~我個人覺得澎湖石蚵較為好吃,但在澎湖若是這樣份量的石蚵麵線,一碗的價格鐵定不只60元而已。然後,意想不到的那多點的炸魚捲竟然很合我的口味。於是餐畢後我再各打包了一份炸魚捲及炸肉捲,我準備帶回去當晚上的下酒菜

夜裡,我把部份的下酒菜分給了這兩位"鄰居"共享



     金門戰地之旅(趴萬):從這島到彼島、……
     金門戰地之旅(趴兔):…、走向「最前線」
     金門戰地之旅(趴淑麗):留在金門「忘了飛」
     金門戰地之旅(趴厚):海珠東昇、…
《接上篇》金門戰地之旅(趴壞):莒光樓、翟山坑道

《續下篇》金門戰地之旅((趴誰們):離去前的浯島風情

【附錄】
「天山部隊」金中師(地區代號:天山部隊)在73年初就走入歷史了。這是駐金門地區唯一的輕裝步兵師。由於時空的變化、防禦武器的更新,金中地區的戰略地位不復昔日的重要,在新一代的兵力整建和配署時,金中守備區劃入了金西師……49年至58中這一時期駐守金門地區的步兵師皆是前瞻步兵師。金中師也是一樣,三個步兵團分別駐紮在金沙的斗門、金湖的小徑以及金寧的雙乳山。一萬人的前瞻師駐守在縱深不廣的守備區,不利於部隊的運動。50年代金門島上防禦工事如火如荼的建造和開挖,金中師所屬部隊理所當然是到處去搆工,落款天山部隊的工事,就是金中師所付出血汗建造的。(資料來源:兵哥的部落格)

環島南路是指由官裏經昔果山、尚義、下興、湖前到料羅圓環..全長19.6公里...民國五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正式通車...由當時駐軍興建..。其中官裏至機場這一段由當時地區駐軍天山部隊(當時金中地區部隊代號)構建..下興到料羅圓環則由黃海部隊構建..(資料來源:金門戰役史蹟論壇[安頭]部落格)


「花崗石醫院」前身為陸軍第三十三醫院,民國38年成立於舟山群島,後隨國軍轉進來金,初期先駐紮在成功村,統稱「五三醫院」,救護「古寧頭戰役」傷兵,後來陸續更名為「八六六醫院」,隨後移往尚義村郊,再更名為「尚義醫院」。 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響起,金門彈如雨落,軍民死傷慘重,因應戰備需要,重要軍事設施地下化,民國66年,擇定太武山南麓花崗巨岩下,開鑿一座全世界唯一的「地下坑道醫院」。國軍弟兄歷經二年餘,以爆破巨石,鑽孔鑿洞的方式,在血與汗的交織中,一鑿一鍬,不為艱難地創造了舉世無雙,令人讚嘆的世界記錄。(資料來源:金防部人行處文卷檔案中心)


「栗喉蜂虎」在金門有限的夏候鳥中,數量最多而且行群聚生殖的就僅有栗喉蜂虎。栗喉蜂虎屬於佛法僧目蜂虎科鳥類。蜂虎科鳥類全部都分布在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及澳洲的舊大陸地區,栗喉蜂虎則分布於東南亞地區、新幾內亞、菲律賓、斯里蘭卡、印度及中國大陸西南等地。在金門地區,栗喉蜂虎選擇築巢的環境包括許多種類,其中較常見的有山谷沖蝕溝、海岸陡峭的沙壁、沙質的農田田埂、沙質水池壁、散兵坑及具有陡峭面之大形沙堆等。然而金門在1993年解除戰地政務之後,自然環境面臨極大的開發壓力及觀光遊客所帶來的人為干擾,許多栗喉蜂虎過去曾經使用過的生殖棲地,也因而不復存在或遭受到破壞。

3-4月來到金門的栗喉蜂虎,用清脆的叫聲宣告它的來臨。這時,常可見它們在小麥田上捕捉飛行中的紋白蝶,並開始尋找繁衍的棲地。繁衍後代是栗喉蜂虎在金門最主要的任務,4、5月時,它們開始求偶,這時常可見到公鳥帶食物給母鳥吃的畫面。它們會早已選好的棲地進行交配,接著五月下旨產卵、六月孵化、七月育雛,直到八月小鳥離巢前的這一段時間,蜂虎們會集體在棲地附近活動。八月以後到十月渡冬之前,幼鳥已長大到可以單飛了,於是金門的田野、空曠之處又開始出現蜂虎空中捕食的英姿和它們嘹喨的叫聲。以土洞為巢的栗喉蜂虎,不可避免的會被寄生蟲寄生,所以,常可見到它們利用日正當中時集體在炙熱的沙地上做日光浴,藉著強烈的陽光和沙的熱度來驅除身上的寄生蟲。有時,它們也會用抖動翅膀的方式讓砂土進入羽毛裡,藉此驅趕寄生蟲。栗喉蜂虎有群集過夜的現象,通常,避風及鄰近水塘為選擇夜棲點的主要考量,黃昏時,常可見到數百隻一群的蜂虎在將暗的天空中,集體隨著風向忽上忽下的飛翔,甚為壯觀。(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網站)


「碧山,陳清吉洋樓」金沙鎮的碧山村又稱為后山,村中的陳清吉祥樓是村中最具規模的建築體,立面屬三塌壽格局,三塌壽應是雙塌壽的閩南語諧音,塌壽又稱凹壽。洋樓的塌壽之所以稱為雙塌壽,因左右凸出部份的八角樓之間一凹,進入五角氣的廊道一凹,故稱雙塌壽,本樓尚有過水通龍邊的附屬建物,並有牆規維護,面積頗大,門匾書寫「五公衍派」有別於陳氏郡號「穎川衍派」,應是小郡號。(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


「古寧頭」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夜,中共部隊分乘各型船隻二百餘艘,計約二萬餘人,自蓮河、澳頭、大嶝發航,進犯金門本島。二十五日凌晨國軍於島北海面猛烈轟擊,來犯共軍雖傷亡慘重,仍強行於壟口、東、西一點紅附近朝古寧頭登陸,並流竄至西山、觀音亭山、安岐、西浦頭一線。國軍斷行逆擊,雙方於上述地點及湖尾、林厝、南山、北山展開激戰,由火力戰而至白刃戰,國軍海空軍並配合作戰,人人奮勇爭先,先行燒燬中共各型帆船於海灘,斷其退路增援,繼將殘餘共軍悉數迫至海岸聚殲,前後歷經五十六小時激戰,計俘中共部隊七千餘人,連同為國軍殲滅者二萬餘眾,鹵獲武器無數,史稱「古寧頭大捷」;是役於反共局勢逆轉之中,實具有底定中興大局,開啟國運之重大意義,更可斷言此役實關係今日台澎金馬四十餘年之自由民主與繁榮。(資料來源:古寧國小網站)


「慈堤落日」慈堤位於金寧鄉古寧頭與湖下之間,民國五十八年由國軍興建,攔海為堤主要為戰略考量,如今迎風站在堤岸上,可清晰觀賞小金門;民國八十六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於堤端闢建觀景平台,遊客可由此遠眺大陸河山,若在霧季前來參訪,雖然臨海遠眺的視線受阻,但卻能感受到另一種群霧繚繞的朦朧觀海之美。入夜後,對岸廈門燈光燦爛,亮眼的濱海大道蜿蜒宛如海上金鍊,跨海望之格外壯觀。

慈堤橫跨慈湖,湖內窪地孕育大批的水鳥,尤其以鸕鶿最多,最多時可高達三、四千隻,每當夕陽餘暉中只見群鳥歸巢,場面壯觀被譽為世界級景觀,也是金門最重要賞鳥區;慈湖也是保育類動物「水獺」重要棲地,被金管處視為吉祥物。最特別的是,慈堤海灘佈滿過去反登陸的「軌條砦」,錯置金黃色的海灘上形成特殊景觀,黃昏時別有獨特之詭譎美感。(資料來源:金門縣文化觀光網)


「巧味香海蚵麵線」
地址:金城鎮莒光路一段39、41號(邱良功母孝節牌坊前面)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一般而言,在離島因為食材新鮮之故,所以離島餐廳提供的菜色多以能提出食材原本的鮮味為主,導致這邊餐廳的廚師鮮少會作(學習)過於煩雜,或者是創新的料理方式。但我這天用餐這家餐廳,顛覆了以上我這四年來在澎湖海鮮餐廳的"用餐心得"……

06/14/2011(週二) 天氣:晴

起因是我表姨及舅公等一行16人來澎湖旅行,身為"東道主"及晚輩的我當然得要盡一下地主之誼。但因去年表姨已經吃過包含在地人及格友都評價極高的「清香海產」了,於是今年我決定換家餐廳待客,幾經思量後我選了這家同「清香」一樣也是在地人才知道、也同「清香」一樣需要先預約,但餐點風格完全不同的海鮮餐廳

這家店需要預約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家店就只有四桌而已(一樓兩桌約只可坐8人的小桌、樓上兩桌可坐10的大桌)。而我早在兩週前就先包下了他們店的樓上整層樓的座位……

相對於對街某知名雙店面海鮮餐廳,這店面顯得極不起眼的「新村美食館」


不若一般知名海鮮餐廳都會有大排的水族箱,這店外就一個小小冷凍廚櫃而已


但依我之前來時的用餐經驗,冷凍廚櫃裡的並不是餐廳這天只有的食材。不用依食材點菜,而信任店家幫你配菜是來這裡點菜的最好方式。所以接下來你們所看到的菜色中,其中就只有一道是我指名要出的而已……

先上前菜

海鱺生魚片【推薦】


這幾乎已成澎湖生魚片中的的招牌了。雖然屏東小琉球也有箱網養殖,但比較過後還是澎湖養殖的海鱺較為鮮甜

螃蟹蒸蛋【推薦】


這曾被媒體推薦的菜色,用餐人數少時也可以當做是店家的主菜之一

在眾多海鮮中稍做點綴的豬蹄肉(後面澎湖在地的珠螺就不用再多做介紹了)


主菜一道一道上

七美鮮九孔【極推薦】


原本看這大小以為是小顆鮑魚,經店家介紹才知是七美獨產的大顆九孔(報告那位格友,這九孔比起珍珠貝還要來的好吃!你下回再來澎湖時,換我以這九孔招待你喔)

石斑魚肚


常吃石斑魚肉,但這石斑魚肚我還是第一次吃到

"青嘴"【推薦】


像是被我拍成還在動的鮮魚~。這店每天提供的魚沒有一定,而是全憑與店家合作的漁船當天新鮮的漁獲為主

炸蚵仔酥【推薦】


這算是老闆的創意料理之一了。在包覆餡料之下,不但去了腥味,而已還保留了整顆(不止一顆)蚵仔的多汁甜味

桶仔雞【極推薦】


這要算我這一天最意想不到的菜色了。這道菜連我台灣來的長輩們也意想不到的說:「澎湖的桶仔雞竟然比台灣的好吃!」。後來老闆娘有解釋,這是澎湖少有的放山雞,養牧者讓這些雞吃天然的食材(像是水果、蔬菜…)長大。然後店家都是有客人預定後,才請農場當日現宰的。而關於這道雞肉,我這樣說好了,連雞胸肉都好吃。而且重點是這道桶仔雞沒像台灣一樣要醮著雞油吃。(後來發現,原來這桶仔雞滴下的雞油店家另有用處)

綜合海鮮羹【推薦】


濃郁香甜的湯頭加上極多樣的海鮮配料,這多層次的口感真的比一般筵席中的魚翅羹要來的豐富多了

雞油雞絲蛋炒飯【極推薦】


很意外只是一道"蛋炒飯"而已,竟然能獲得長輩們的熱烈推崇。而吃過後,我倒覺得這像極了西式的燉飯,飯中有香甜雞油提味的濕潤口感。可惜了,長輩們下午才剛在海上平台烤過牡蠣,面對這美食他們沒能多吃幾碗。但也便宜了我,接下來兩天我連三餐都可以這"蛋炒飯"當主食~~

到目前為止,很明顯目前是賓主盡歡的場面


中場休息。敬酒時間到了

(左上角)大家向"東道主"(就是我啦)舉杯感謝!

(右上角)串場的舅公(中間那位)用威士忌跟喝啤酒的我乾杯。特別介紹照片左邊,在紐西蘭、澳洲求學10多年,前年才回來台積電上班的盈魁,他是我舅舅(那你們就知道,其實我還是很年輕的了)

(左下角)另一舅公也來找我喝酒

(右下角)舅公為感謝我的招待,特別傳授我一口飲盡啤酒的方法;頭稍微往後傾,將整杯啤酒倒入喉頭,"滑溜"……嗯~我還是慢慢喝的比較好

(照片"背景")沒介紹到的兩位老師、沈校長及我另外的舅公賢伉儷們

幫長輩們來張大合照


好菜繼續上

酸瓜石咾魚湯


這也是澎湖特別的酸瓜我很確定,但是不是石咾魚我就不是很確定了。因為我就只有喝湯解酒而已

澎湖大蝦【推薦】


這又是店家的創意料理了。以剝了穀的大蝦包覆著眾多口味清淡的食材稍為炸過後,再勾上薄芡。其他食材沒蓋過大蝦原本的鮮味,卻也讓這道菜的口味更顯多樣

"海膽鬆"(這是我唯一指定的菜色)【極推薦】


一般澎湖海鮮餐廳對於海膽的料理不外乎兩種方式;沙西米及海膽炒蛋。但店家這以類似蝦鬆做法裹著生菜吃的創新料理方式,嗯~我不會形容,等你們自己來吃過就知道了

杯光斛影中就要結束這愉快的餐聚了


最後感謝這次旅行的主事者,我的表姨Belinda(左邊是她86歲的父親,也是我的舅公)。感謝您讓我有機會品嚐到這餐廳這麼多道的美味料理~

 

【新村美食館】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新村路58號
訂桌專線:(06)926-2747
(保險起見,建議格友要來用餐時還是得先電話預約。而且店家為堅持現做餐點的品質,不提供客人外帶的服務)


《加演場》

隔天,冷凍後微波的雞油雞絲蛋炒飯【推薦】

加上少許海膽豐富口感,再加上店家製作的辣椒醬。嗯~就是隔餐也美味(其實有些菜色,老闆是可以不用堅持不讓訂不到位的客人外帶的)

然後那天沒吃完打包的,除了有些不適合冷凍(藏)的分給同事了以外,其他的都成了我這兩天晚上的下酒菜~~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4) 人氣()


為期兩個月、史上期間最長、施放場次最多的2011澎湖海上花火節,
終於就要落幕了……

06/30/2011(週四) 天氣:晴

準備


各就各位


預備~~


起!










華麗的結尾


明年見



嗯~~聽說7月14日還有一場"加演場",不知是真是假?


《站內延伸閱讀》2011澎湖花火節開幕最速報(4/25)
        2011澎湖花火節:遇見馬修連恩(5/02)
        2011澎湖花火節:純粹拍花火(5/19、26,6/2)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3) 人氣()


《接上篇》金門戰地之旅(趴厚):海珠東昇、…

到金城市區找午餐之前,先看到了往莒光樓的指標。不用說這這幾乎是代表金門指標性的建築,是一定得要繞進去瞧瞧的……

【樓重莒光】 (金門新十大文化景點之四)

建於民國42年的莒光樓


如果你們年紀跟我一樣大,一定都見過這個


園區外免費出借的單車。可惜我來到這裡是遊客,不是旅人,我沒太多時間可以揮霍


入內。我沒多了解這樓內的展示內容。我直接進入大廳藉由影片介紹了解整個金門

這個,我稍早前剛好有拍到(後來得知這是金門票選風獅爺中的第一名)


這個,我稍晚會經過(但後來就只是經過而已)


在莒光樓瀏覽完整個金門風光後,我按照原先的既定行程到金城市區找午餐吃去


【邱良功母節孝坊】

位於金城老街入口的「邱良功母節孝坊」


我在牌坊旁找到了這家在網路上極具盛名的「壽記廣東粥」


這米粒與大骨湯熬煮到幾乎不見米粒的"粥糜'(難怪老闆煮粥的時間要這麼久),再加上五個鮮肉丸子、四條炸魚片、三片豬肝及份量多的肉絲,然後以芹菜、蛋花提味。嗯~~我超喜歡這樣組合而成的金門在地美食

花了一些時間吃完這熱呼呼的"粥糜',稍微逛一下金城老街

老街的菜市場


老街中許多的老店家還是保留著原本的老招牌,但我只是匆促地走過而已沒有拍照。繼續沿老街往前走,走沒多久就走到了一處古蹟


【清金門鎮總兵署】

清康熙廿一年改建而成「清金門鎮總兵署」


應是開放給遊客坐著"審案"的正堂


然後在稍早錯過瓊林地下坑道後,這次我沒錯過下去參觀總兵署的地下坑道

原來位於總兵署底下的是地牢


上來後看到了一張金門古地圖。手癢,藉這張地圖標示出我這一天有經過的所在


最後一樣的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細細欣賞總兵署所有的廳堂。我走回停車處,騎上機車繼續往我原先既定的行程騎去


【翟山神工】 (金門新十大文化景點之五)

坑道外,已除役的彈藥筒


坑道口,現在的阿兵哥好像不是做得很完全的


走入坑道,享受這不是冷氣所帶來的沁涼(我很仔細地看坑道兩旁的管路,很確定那不是冷氣管路)


往下走,這感覺是成功坑道及馬山坑道沒有的(不是因為這坑道寬,而是因為多彩的光影)


昔日的戰鬥坑道,現今成了光影的演出舞台


而在昔日,在這裡一個編號代表一艘戰艇


在昔日,兩旁的亮光處是戰艇出征的出口


現今,這水道寧靜的


在坑道內幽靜地緬懷過去沒多久後,一陣陣吵雜的音響迴盪在坑道內。原來是來了一團來自"對岸敵方"的陸客,而這也讓我體會到了坑道內氣勢盪然迴音效果。只可惜那些陸客的聲響沒坑道音樂會般想像中的悅耳,受不了的我只好匆促地離開這坑道

走出坑道,嗯~~很明顯,第一點我就沒法達到


離去前,這應該是原本停靠在坑道內的戰艇


接下來因為好吃,在往另一個景點前我先往回騎

經過了金門城東門


【文台寶塔】

由花崗石疊砌而成的文臺寶塔


但我來這裡的重點是,位於寶塔後方的「葉氏酒釀蛋」


雖然我不喜歡喝高粱酒,但這加了高粱酒及中藥材燉製而成的酒釀蛋。嗯~~這麼說好了,我多跑這一趟是值得的。更何況來到這裡值得的不只是酒釀蛋而已,古今名人的鐫刻碣石也是這裡的特色之一

可惜忘了拍俞大猶及張大千的題字


而且在嘯臥亭迎風觀海景是樂事一樁


在這裡滿足了味覺及視覺的享受後,現在時間才下午1點多而已,我準備往回民宿方向騎,再造訪一個景點後回民宿睡午覺

回程,經過了金門城北門……


     金門戰地之旅(趴萬):從這島到彼島、……
     金門戰地之旅(趴兔):…、走向「最前線」
     金門戰地之旅(趴淑麗):留在金門「忘了飛」
《接上篇》金門戰地之旅(趴厚):海珠東昇、…

《續下篇》金門戰地之旅(趴夕可屬):…、慈堤落日
     金門戰地之旅((趴誰們):離去前的浯島風情

【附錄】

「莒光樓」到金門,若不上莒光樓,彷彿白來一遭。在兩岸對峙時期,10年內,莒光樓四次獲選為中華郵政郵票主題,發行遍及海內外,讓莒光樓金門戰地精神象徵的名聲更為響亮。在戰地政務時期,莒光樓彷彿是金門的地標,成了迎接來訪國際貴賓的首選之處。過去只有國內外的政要、反共義士、勞軍團或救國團成員才得以參訪,由此可見昔日莒光樓特殊、崇高的代表意涵。

莒光樓完成於1953年秋天,設計概念轉承自紫禁城角樓「十字型」作法,將傳統塔樓置於現代建築的基座上,平面格局與屋頂形式即仿紫禁城角樓,遠看並無明顯的主要入口暗示,既允許四面八方的凝視,也適合居中登高眺望,可視為不折不扣的地標建築。內部挑高的十字屋脊,創造出彷彿希臘式的三角形山牆,再以青色琉璃瓦裝飾其上,突顯貴氣沉穩。莒光樓興建得歸功於胡璉將軍,他不僅帶領軍隊打贏古寧頭戰役,後並積極建設金門為反共復國基地,建太武山公墓、忠烈祠、莒光樓等,表彰犧牲官兵與激勵士氣。莒光樓開放自由參觀後,內有胡璉將軍的英勇事蹟介紹、多位總統視察金門的圖像,以及莒光樓主題郵票展示;前庭入口處「金門」兩紅色疊字造型logo,廣受流傳,儼然成為另一金門地景符號。登上莒光樓,前方後浦全景、浯江海潮一覽無疑,更遠可眺望建功嶼,小金門及大陸廈門,引發不少文人的思懷詠嘆。(資料來源:金門縣文化觀光網)


「邱良功母節孝坊」建於清嘉慶17年(1812年),係旌表平寇大將邱良功之母貞孝守節的事蹟而設,為國定古蹟。牌坊由墨綠色的青斗石和泉州白石雕鑿而成,造型雄徫,雕飾繁多,是台閩地區現存牌坊中最華麗壯觀的一座;柱腳的石獅中有一尊被奉為“石獅仙姑”的彩衣母獅,傳說是邱母許氏的化身,被當地居民視為守護神。(資料來源:金門縣觀光旅遊網)


「清金門鎮總兵署」位於北門里浯江街53號,原址相傳是明萬曆年間「會元傳臚」、才子許獬在後浦讀書的地方,名為「叢青軒」。清康熙廿一年(西元1682年),金門鎮總兵陳龍將「叢青軒」予以改建,把總兵署從金門城遷至此,從那時起,到民國八十一年(西元1992年)戰地政務終止,310年間,這裡都是金門最高行政中心所在地。

這幢名列縣定古蹟、也是保存最完整的總兵署衙,走過300多年的風霜歲月,由政府斥資新台幣上億元整修,在2004年10月16日重新開放,除了大堂、內署明間、內宅明間以蠟像重現前清意象外,其餘各室規劃為總兵署相關資料展,展出內容包括金門歷史源流與古代防務、金門籍武將事略、金門文物、民間新房文物、清代兵制、旗幟、戰船、兵器、官服等展示,重現清代正二品武將威儀。

現存的總兵署,為四進兩廊式的四合院建築,前有寬闊的廣場,民間習稱為「衙門口」。院內榕樹遮蔭,庭院深邃,雖已非衙門,卻仍有昔日署那股凜然的肅氣,後院那棵參天的木棉古樹,樹齡已逾數百。(資料來源:金門縣觀光旅遊網)


「翟山坑道」位於古崗東南方,可稱之為「地下金門」傑作之一。八二三炮戰期間,大、小金門的灘頭運補作業,經常受到中共的炮火攻擊,國軍因此在民國五十年,於大、小金門各挖一條地下坑道,大金門底下的就是「翟山坑道」,小金門則是「四維坑道」。翟山坑道長100公尺、寬6公尺、高3.5公尺的坑道;而其中A字型的水道總長357公尺、寬115公尺、高8公尺,可容納42艘水道小艇進出、迴轉,是規模極大的工程;後來坑道因淤沙,而於民國57年封閉,直到87年7月才開放部分坑道供民眾參觀,每日遊客穿梭不停,是避暑參訪的超人氣景點。(資料來源:金門縣文化觀光網)


「文台寶塔」聳立於金城南磐山頭,相傳為明太祖年間江夏侯周德興所建,塔高2丈餘,為昔日金門航海的指標,列為國定古蹟。由花崗石疊砌而成的文臺寶塔,塔高五層,塔身呈六角形,形貌渾厚樸實,由於居高臨海,氣勢壯闊,自古文人武將行經此處,莫不留下豐盛的石刻,如明千戶俞大猷所題的“虛江嘯臥”,以及國畫大師張大千所題“國之金湯”等。(資料來源:金門縣觀光旅遊網)


「壽記廣東粥」
地址:金門金城鎮莒光路一段50號(邱良功母節孝坊旁)
電話:(082)327878
營業時間:早上7:00~12:30


「葉氏酒釀蛋」
地址:文台古塔後方的小雜貨攤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不曉得是一早就起床趕中午的飛機太累了、或者是第一天下午的行程真的太趕了。我在金門的第一個夜竟然在晚上十二點就睡著了,然後更不可思議地,我竟然在凌晨五點之前就起床了(睡古厝竟也能體驗到"先民"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性?)……

06/08/2011(週三) 天氣:陰晴不定

既然早起,那就照民宿主人昨晚的推薦到五虎山賞海上日出

【五虎山登山步道】

離開民宿才走了十幾二十分鐘,就走到了這我原本以為視野最佳的"觀景台"


可惜這早濃厚的雲層破壞了"海上明珠"的演出


太陽出來前。先賞花,嗯~這是?


觀樹。嗯~民宿主人昨晚有跟我介紹過,這滿山開著黃色花的是相思樹


聽聽鳥鳴。這沒四連聲的鳥鳴聲,我很確定牠不是四聲噪鵑


清晨5點50分,東方終於現出曙光了


山后「海珠東昇」


太陽出來了也該下山了



【山后海珠】(金門新十大文化景點之二)

原來我這一早到來的這所在,正是可以一覽這文化景點的地方


賞到了"海珠"後,再回頭往"山后"走


民俗文化村前的加水站。(雖同是離島自來水廠所設的,但金門的比澎湖的要來的有地方特色多了)



【山后民俗文化村】

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的閩南古厝聚落群-「「十八間厝」


跟一位早起的居民輕聲、點頭打過招呼後。怕擾人清眠,我放輕步伐,緩步欣賞這裡的家家戶戶

很明顯,這是有人居住的民宅


這戶人家保存了完好的石臼、石磨


隔天透過民宿主人的解說,了解了這是金門聚落中唯一有對襯屋簷的聚落巷弄


原本以為這是大戶人家。隔天透過民宿主人的解說,了解了這是「海珠堂」,為一"私人學塾"


超簡單的逛完民俗文化村後,往上走回位於文化村後方的民宿

民俗文化村左側百年桄榔樹,旁邊的"保護裝置"


過了桄榔樹民宿就在眼前了


回到民宿後,我沒多做休息。沒多久我騎著機車繼續我在金門第二天的旅程

環島北路三段旁的"貞節牌坊";「青年鏡破敘今一縷貞心耐霜雪……」


繼續騎,環島北路三段旁的"瓊林風獅爺"


這是我預先設定要造訪的聚落,於是我停下了機車走入聚落內


【瓊林戰鬥村】

走進錯綜複雜的巷弄內


依指標走到了瓊林村村辦公室,這裡是瓊林戰鬥坑道的入口處。但看了還沒打開的鐵捲門,才發覺現在才是上午7點半,還不到坑道上午8點開門的營業時間……

沒得入內,只好在外頭看這有關於當年"戰鬥"時留下的精神標語


然後發現村辦公室一旁的古厝群沒人居住,於是我沒放輕腳步地在聚落中隨意穿梭、拍照

隨意地走入人家中


從這一戶走到另一戶


隔天民宿主人有幫我解說家戶庭前這樣設計的意義


我很少有時間能欣賞到的,清晨寧靜的巷弄之美


最後我由地上走回了瓊林風獅爺一旁的坑道出口(門還是沒開)


因為還得趕行程(原本我貪心的要以一天的時間把金門的西半部給逛完),沒等到坑道開放,我繼續往西走

環島北路二段綠蔭蔽日的木麻黃大道,沒多停留我繼續騎,騎到了金寧鄉

金門特有造型的公共電話亭


這家7-11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這是金門金寧鄉唯一一家的7-11。我在這裡,蓋下了我第二十個章,新微笑台灣記念戳章(20)金寧

騎到金寧鄉後,我沒往位於金寧的其他景點騎去,我直接往金城方向騎。因為我得在限定時間內騎到原本不在我原先意料會造訪的景點


【建工砥柱】(金門新十大文化景點之三)

這真的是算我這趟金門行最意外的行程了。起因是在昨晚與民宿主人聊到來自台灣廿五張明信片的活動時,他提到澎湖朋友寄來的明信片主題是以奎壁山海上步道為主題。然後他話題一轉,說在金門也有像這樣的海上步道,而這所在就是在金門的建工嶼。熱心的主人再透過了網路幫我查到了這天上午的乾潮期就在上午10點半……

依我之前潮間帶遊樂的經驗法則,我提早在上午近9點就來到了這裡

剛退潮露出通往建工嶼的海上石階步道


原本不太喜歡這非自然的鋪上石階的步道。後來想起了這應是有其戰略背景,然後我也發現了這石階另有其獨特之處

石階兩旁佈滿的石蚵殼是最天然的止滑墊


步道旁的蚵柱


踩著石蚵殼登島後,遇見好玩的了。我看見了一對粉紅燕鷗(我沒記錯吧?)

看牠們迎風慢慢飛、看牠們順風倏地俯衝


懶的飛時在礁岩上踱步繞圈


我舉起我的相機跟牠們玩了好長一段時間。然後,如昨晚在馬山海岸般的,我終於放慢了腳步來細細品味這島嶼之美

戰爭時的小金門


停戰後的小金門


細細欣賞這島嶼、這碉堡之美


數大的蚵柱也是美


挖石蚵的婦人(看來金門跟澎湖也有同樣的風景)


正在碉堡打掃的阿伯說,現在這裡的石蚵產量已經大不如前了,自從隔壁的水頭港口蓋了之後。(看來金門跟澎湖都一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像極了「醉臥沙場君莫笑」的花崗岩。(剛剛在金寧7-11忘了順便買啤酒帶過來)


這些提醒我們現在這美麗的所在,在幾十年前還真是個"沙場"

反登陸玻璃樁


反登陸的軌條呰


曾經幾何,這是以前的"敵方"現在送給我方的延平郡王雕像


在此渡過一段長時間的悠閒時刻後,我決定先騎回金城市區找午餐吃去

進市區前。看見這戶人家門前也有風獅爺……

 

     金門戰地之旅(趴萬):從這島到彼島、……
     金門戰地之旅(趴兔):…、走向「最前線」
《接上篇》金門戰地之旅(趴淑麗):留在金門「忘了飛」

《續下篇》金門戰地之旅(趴壞):莒光樓、翟山坑道
     金門戰地之旅(趴夕可屬):…、慈堤落日
     金門戰地之旅((趴誰們):離去前的浯島風情

【附錄】

「山后海珠」山后民俗文化村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是旅日富僑王國珍、王敬祥父子闢建的族居,佔地達1230坪,全部房舍採用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三列民居合稱「十八間厝」,依山面海,旭日東昇之時,宛如一顆紅珠自海面躍起,故建學塾取名為「海珠堂」,既有傳統建築雕樑畫棟之美,也是金門僑鄉最具代表性建築群。所用建材來自漳州、泉州,甚至遠至江西一帶。從闢建至完成,費時二十餘年,呈現整齊、精緻的建築風貌,讓金門的閩南古厝聚落群,由此產生了知名代表典範。

王敬祥曾為旅日華僑總商會會長,力挺孫中山革命,出錢出力,為安頓族人,乃聘請大陸師傅於山后聚落之中堡闢建「十八間厝」,內有閩南式民居十六棟,三進式鄉塾和二進式宗祠各一座;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時,曾拆圍牆用於建築工事;後於民國六十八年改訂名為「民俗文化村」,整修後開放參觀,並規劃展示包括文物、禮儀、喜慶、休閒、武館、生產主題館及古官邸一座,為金門目前規劃最完整之古厝風貌區。   

坐落於「五虎山」山谷凹地的山后聚落,相傳為金門好風水之處,其地形上有「五虎回頭」之勢,「虎嘴」在入口牌坊處,而中堡的「王氏家廟」則位於「龍穴」上,山后民俗文化村正是座落於中堡,種種神秘傳說增添不少遊興。(資料來源:金門縣文化觀光網)


「瓊林戰鬥村」瓊林社區坐落因位居金門島中央,戰略位置重要,因而軍事防禦工事眾多。民國四十五年,金門戰地政務實施,村內即挖掘闢建地下戰鬥坑道,民國六十七年,更以水泥灌漿保固,直至今日仍非常完整。地下坑道,四通八達,連接村莊各要處,主要功能在於發揮火力於地上,保持戰力於地下之原則,所以有最堅強戰鬥村之稱。瓊林之美,集歷史古蹟、戰役史蹟、傳統聚落與閩南居民、宗祠家廟、風獅爺神采於一村,人文資產極為豐富。(資料來源:金門縣瓊林社區網站)


「建工砥柱」建功嶼位於後浦城區的門戶,又是金門本島西海岸與烈嶼(小金門)之衛哨,一嶼堅守,如砥柱中流,「建功砥柱」因此得名。該島原名董嶼,又有珠嶼、鰲嶼之稱,漲潮時獨成一礁,潮退可涉水而過,彷彿走向「海上龍宮」。

建功嶼位金門金城南門浯江溪口,面積約500平方公尺,清末民初時,據說曾將一些末期痳瘋病患移入此島,任其自生自滅,故亦稱「痳瘋島」、「汰孤礁」,讓人聞之卻步。民國卅八年,國軍在此建立據點,建置交叉防禦火網,嚴控金烈水道。民國四十九年改名「建功嶼」、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廿日撤守,直至民國九十一年才整建開放,歷史意義獨特。

兩岸對峙時期,建功嶼為金門防衛前哨,詭譎多變的戰事攻防,讓阿兵哥半夜站哨不敢絲毫懈怠;如今開放遊客登島參觀,從砲口、制高展望點觀望對岸,實令人易生撫今追昔之嘆。島上立有宣善海士官長的紀念碑,宣善海於民國65、66年間隨部隊駐守建功嶼,熱愛軍旅、任勞任怨,卻在一次修築工事時不幸意外身亡,後特准在島上立碑紀念,往後駐軍官兵常會靜香默拜,祈求平安。(資料來源:金門縣文化觀光網)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


旅行對我來說,不只是點到點之間而已;其中住宿所在我也常把它規劃成旅行景點的一部份,所以我不喜歡住一些制式的觀光大飯店(其實最大原因是我不夠錢住太好的飯店),除了一些地方為了有得住就好,我會住小旅社外,通常若有得選擇,我會挑當地較有特色與人情味的民宿落腳

而這次旅行的金門,他們最具特色的住宿所在就是金門縣政府所規劃、輔導的古厝民宿了。為此,我行前很認真地在網路上爬文,看了許多旅人對於金門古厝民宿的評價,但發現許多旅人對於古厝民宿的經營(得標)者過多流於太商業化,或古厝房間內的裝飾過於太現代化的評語。於是我依之前累積的"住宿經驗",最後我找到了這家由愛上金門而留在金門的"外地人"(我稱這樣的人為"在地旅人")所經營的這家百年古厝民宿……

06/07~09/2011(週二~週四) 天氣:陰晴不定

福建省金門縣金沙鎮山后84號


「忘了飛」百年古厝民宿


循主人迎賓時開啟的大門入內


先藉由古厝的平面圖來了解這所在


川堂右側、「秋厝嫻靜」房旁的金門旅遊資訊(但這些資料還不算齊全、進入大廳後,聽主人口述的金門資訊才更是完全)


古厝中庭


暫掩門扉的大廳(這是隔天一大早拍的)


由主人引領先進入大廳……

大廳內的明信片牆。上頭有旅人們交換國內旅程中的美麗風情,也有主人分享國外也是美麗的所在


圖中左下角是主人特意幫住客準備的OSIM按摩小沙發,可惜我這幾天沒走的太累,所以沒享受到

大廳。我覺得這是這古厝除了臥房之外最重要的一個休憩所在


旅人們不僅可以在此交換彼此的旅遊心得,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這裡喝杯茶(歹勢,忘了這兩天主人招待我喝的茶是……?),細聽主人對金門所有一切的詳細敘述

嗯~我沒拍到的,主人還在古厝大廳兩旁的兩側走廊備有咖啡機、RO水開飲機、茶包、泡麵……等等

聊天過後,進入客房。我這兩晚的住所「冬鳥慢飛」(主人還真了解我的"習性",但就可惜了我這第一趟的金門行腳步太匆促了些)

推開房門。忘了去看別間臥房是否也是有囍字門環


我這兩晚睡的柔軟眠床


房內與古樸和諧共處的現代垂簾


牆壁上,應是主人的影像作品


床頭上,主人送給住客的明信片(回家後補拍的)


其中少了一張,這是因為我把其中一張寄給格友了。雖然後來我有在翟山坑道外買到了一套金門風景明信片,但挑了挑,後來我還是決定從民宿主人拍的明信片中挑一張寄出去

床前,合乎這房間主題的,主人的影像作品


入夜,古厝外有美麗的風景。這是第二晚拍的美麗星空


可惜了第一晚垂掛在飛簷上頭的北斗七星,後來等我要拍攝時卻被濃厚的雲層給長時間遮蔽了

依慣例,我在小屋的夜一定會有猫咪陪伴我?不管是在滿州小屋或者是在水湳洞小屋


入夜,古厝內有都市內沒有的寧靜景象


這兩晚住我隔壁的房客(我硬塞了一瓶啤酒給不喜好喝酒、深夜還在清醒"工作"的他)


夜深,回到臥房。主人精心挑選的燈具讓房內更顯柔和


嗯~我沒拍好的,房內合乎這房主人精心挑選的擺飾及古玩。待會你們直接看主人家的介紹會更清楚些

「冬鳥慢飛」房間介紹


一早,主人家備有在地特色的早餐。這是金門特有的閩式燒餅


這早主人帶著我細細端詳這百年古厝之美


這所有都帶著吉祥寓意的……



然後,這是這兩晚在金門住宿後觀察到的"總結"


可是我還是沒沒忘記第三天中午得一定要搭飛機離開金門(因為隔天公司要年度盤點,所以這天下午還得要回公司加班)

但我知道我將會像是忘了季節的侯鳥,我將隨時可能會再飛回來


最後,手養抄了一首民國60年代的現代詩……



     金門戰地之旅(趴萬):從這島到彼島、……
《接上篇》金門戰地之旅(趴兔):…、走向「最前線」

《續下篇》金門戰地之旅(趴厚):海珠東昇、…
     金門戰地之旅(趴壞):莒光樓、翟山坑道
     金門戰地之旅(趴夕可屬):…、慈堤落日
     金門戰地之旅((趴誰們):離去前的浯島風情

 

【參考資料】(澎湖縣政府也應該可以參考的)

關於金門國家公園古厝民宿

「金門的傳統聚落與居民
是先民面對艱困環境的智慧展現
並訴說著金門島的歷史故事
我們邀請您來一起細細體會
金門的傳統聚落與民居之美」
  
金門國家公園範圍內有七個保存較完整的傳統聚落,聚落內除了有豐富的閩南建築、洋樓、古蹟外,這裡的居民還保留了傳統的空間配置、宗族制度、民俗慶典與風水信仰等豐富的常民文化。

  在解除戰地政務後的金門,許多的老房子因為居住需求而被拆除重建或因產權複雜而任其傾頹,傳統聚落的風貌隨著時間而逐漸流逝。為使這些珍貴傳統建築風貌與人文風采能永續保存,且讓世代子孫共享祖先的智慧,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乃積極推動古厝修復及活化再利用工作。

  管理處除補助經費鼓勵居民自行修復古厝外,並積極協商聚落內無人使用之古厝所有權人,將已毀損之古厝及其基地設定地上權,由管理處負責修復並管理30年,至今(100年)已完成設定傳統建築77棟,且逐年編列經費辦理修復。並推動傳統建築活化再利用,除作為展示館外,餘均委託民間經營茶藝館、特色賣店、民宿等。

  推動『古厝民宿』的主要目的,是期望讓不曾住過古厝的您,能有機會體驗先民的生活智慧,並感受當地居民對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視,也希望因而帶動聚落居民的就業機會,使傳統聚落的保存受到更多人的關心與重視。(本文抄自金門國家公園網站:關於古厝民宿-計畫源起)



【留在金門 忘了飛】

地址:福建省金門縣金沙鎮山后84號(位居於金門東北方山后民俗村上方)

忘了飛部落格網址:http://visitkinmen.pixnet.net/blog

核准登記日期及文號:100年3月18日;府交業字號:1000019260。
民宿登記證編號098

簡介:位於山后84號的「忘了飛民宿」,於民國100年3月27日正式開始營運囉!

「忘了飛民宿」,是由一對熱愛旅遊的朋友,因為眷戀金門,而在山后一起打造的夢想園地。

民宿經營者表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期盼,就是想與您分享金門之美以及世界各地旅行的點滴。因此,將「忘了飛」古厝民宿定位為《攝影,旅行─明信片》的主題民宿,希望為無暇蒐集資訊的朋友,提供深刻體驗金門的付費導覽服務;除了為喜愛拍照的朋友推薦一些主題及地點,也為喜愛蒐集明信片的同好,設置了明信片展示牆,提供住客一個交換彼此旅行經驗與生活視界的園地。

走入古厝讓你感受古厝深藏的文化底蘊,為了讓遊客更容易親近古厝,民宿主人將「忘了飛」佈置成一個生活機能便利的民宿,民宿內有春、夏、秋、冬四種房型,大廳裡擺設的按摩小沙發,更能讓人一解旅途疲憊。

如果你想深刻體驗閩南文化魅力,不妨從選擇住宿傳統古厝民宿開始!(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電子報)



《站內延伸閱讀》
冬日的滿州山谷:因為風 (屏東滿州)
        
水湳洞‧水藍風情 (新北市瑞芳濂洞里)
        
嘟嘟悟‧嘟瑪浪‧豬太郎 (蘭嶼椰油部落)
        
來去台東:「有人在家」 (台東卑南利嘉部落)
        
打開「幸福盒子」 (宜蘭冬山)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9) 人氣()


下午兩點半離開「成功坑道」後,我往這天原本設定的第一個目的地騎去……


【山外郵局】

「山外」這地名之前在死黨們的聊天中就早已聽聞了,初次來到後發現這裡果真是個熱鬧的所在,也難怪聽我那些死黨們說他們休假時常會來此逛。然後再找到郵局後,也粗略了解了這之所以會成為當年阿兵哥常出入所在的原因

成立於1956年的「第一軍郵局」


現今隸屬於台北郵局管轄的「山外郵局」


原本依郵政總局網站的資料,這裡只有一枚「金門太武山」的風景戳而已。但意外的金門的5個風景戳這裡全都有(其他的是「毋忘在莒」、「古寧頭斷崖」、「得月樓」、「烈嶼海岸」)。也因一次就蓋全了金門的郵局風景戳,所以確定待會不用再急著趕往沙美郵局蓋「毋忘在莒」風景戳,也確定了我明早不必再趕往烈嶼(小金門)蓋風景戳(至於烈嶼的319鄉微笑章就等下次來時再去蓋了)

在蓋完風景戳後已經下午3點多了,該去找吃的了。但在找午餐吃的太湖路上,先遇見了當地廟會的遶境隊伍。手癢,留下來拍攝

這些都是在台灣及澎湖曾見過的陣頭


「虎爺」,這倒是我第一次在廟會陣頭所中見到的


欣賞完廟會活動後,順便問一下指揮交通的警察先生,有名的鴻美炒泡麵如何走?他很仔細地跟我解說;直騎到太湖再左轉、再右轉,再問人……


【金門太湖風景區】

依他的指引我騎到了美麗的太湖湖畔,然後因為我趕著吃午餐所以沒停下來欣賞風景。再經過了太湖湖畔的榕園,我依舊沒停下來乘涼。然後再沒問人的狀況下,竟也讓我找到了「鴻美(百貨行)炒泡麵」

料多到得嚇人的炒泡麵


滿足了口慾之後再騎回了太湖湖畔的榕園稍做停留

來到由當年「誠實部隊」營建的榕園


走進「慰盧」先行體會金門的古厝風情


榕園旁的「八二三戰史館」


然後一旁還有「俞大維紀念館」,這兩個館都有蓋到紀念章可以蓋。但我知道以我的習性,若入內一定不只是蓋章而已。為了怕耽誤接下來的行程,我放棄了這可以了解戰時歷史的機會。接下來我直接往山后(民宿所在地)方向騎去……


【金門農業試驗所】

沒再騎多久,發現我現在就騎在福建省境內


過了農業試驗所,看見小徑兩旁有人在牧牛。腳癢,再彎進小徑瞧仔細

嗯~~這在澎湖、在墾丁我早已習以為常的景象


但在牠們正面看我時,我看見了牠們不尋常之處,"1228"、"373"……


看過金門牛後繼續走

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


怕再這樣一路走走停停的,等抵達民宿可能就晚上了。於是停下來打電話給民宿主人確定入房時間……

不到20分鐘,在下午近5點時我終於抵達了我這兩晚的落腳處-「留在金門忘了飛」百年古厝民宿。在聽取熱忱待客主人們的"簡報"後,稍事休息後,我繼續趕往下一個我預先想探訪的景點。然後,這傍晚的旅程我就不再如稍早般的匆促了

我趕在下午5點半園區"打烊"前來到了這處所在……


【馬山觀測站】

親眼目睹這出現在小時侯教科書上的景象


可惜現在來訪時,早已過了他們的播音時間


下午5點28分,我走進了這處坑道,我準備就此去探查敵情


走在會令人背脊發涼的坑道中(其實是我很怕一不注意就被會鎖在坑道中)


快步走到了"最前線",投了10圓用望遠鏡看對岸少了大砲的沙灘美景


用肉眼瞧,對岸這已沒了肅殺之氣的寧靜海岸



然後早已過了下午5點半後,我沒被鎖在坑道內。我安然地走出了馬山觀測站(早知道,我就在裡面再多瀏覽一下對岸風光)

出到馬山海灣,這狹長的海灣兩頭也有美景

先往右邊看。原先以為前方的后嶼島是個已撤軍防的小島


後來從接下來拍到的,發現不是


很意外這些阿兵哥沒阻止我拍攝這些疑是洩露軍機的照片。反而是後來搭計程車回來準備回島上的官兵問我是什麼身份,在我操著流利的台灣國語口音回應他們我是遊客後,他們沒再阻止我拍攝。於是我繼續用相機記錄這戰地風景

很難想像現在如此寧靜的這一方,當年是如何地風聲鶴唳


礁岩上若沒那些反登陸玻璃樁,不會讓人想到這裡曾經是戰爭的所在


更難想像的是,現在這片美麗的沙灘,在當年竟然是佈滿地雷的所在


然後在日落之前,我依民宿主人的介紹到馬山附近的三角堡賞夕陽


【官澳海岸】

往「官澳」的"日落大道"


進「官澳」聚落買了飲料後,回到三角堡上頭賞夕陽


可惜這天厚厚的雲層壞了我想欣賞夕陽這件美事

沒完整的落日可欣賞後,我再騎進了「官澳」聚落

官澳濕地


官澳老厝。「萬里和風」,這應該是在當年最大的奢求了


官澳舊洋樓正面


換個角度拍,這古洋樓同時也遺留著當年戰時的印記


逛完官澳聚落後,已經是晚上7點了。但我沒急的去吃晚餐,我先騎到「沙美」的7-11,嗯…買啤酒。然後在回民宿的路上很容易就找到了民宿附近有名的用餐的所在

山西拌麵。(因為稍早前我才剛吃過麵,所以我點的是拌飯)

嗯~~這豐富的配料還是拌麵的好。但這碗底這"畫龍點睛"般的荷包蛋也讓我對這飯不至於太失望


然後在看過菜單後,發現他們不只賣麵及水餃而已。看了菜單後,我再外帶了一份海蚵炒蛋準備當回去當晚上的下酒菜。(本來以為一份150元的海蚵炒蛋不便宜,但在吃到裡面的蚵仔幾乎是台灣市售蚵仔煎的5、6倍多時,發現這價位真的是太便宜了,而且重點是好吃)

入夜後我帶著啤酒及海蚵炒蛋回到了民宿

古厝飛簷上頭(被厚厚雲層遮蔽)的北斗七星……



《接上篇》金門戰地之旅(趴萬):從這島到彼島、……

《續下篇》金門戰地之旅(趴淑麗):留在金門「忘了飛」
     金門戰地之旅(趴厚):海珠東昇、…
     金門戰地之旅(趴壞):莒光樓、翟山坑道
     金門戰地之旅(趴夕可屬):…、慈堤落日
     金門戰地之旅((趴誰們):離去前的浯島風情


《附錄》

「第一軍郵局」:外島軍郵局在2006年底走進了歷史,而從2007年起改為了普通郵局,繼續服務軍民。

走過五十年歲月的金門第一軍郵局,為軍郵歷史的縮影,見證烽火送家書的史頁;金門第一軍郵局,及馬祖第二軍郵局、及西莒第五十三、北竿第五十四、東引第五十五、東莒第五十六、烏坵第六十等隨軍郵局,已經奉令在2007年元旦起全部更名,改為普通郵局,其中,做為政府遷台以後第一家軍郵局,將更名為金門山外郵局,恰巧屆滿半個世紀。

第一軍郵局局長陳斌祺表示,金門軍郵的起源,是在1950年4月第一零零臨時郵局撤至金門,為隨軍郵局,但是同年撤銷,直到1956年12月25日因外島軍事需要,首先在金門山外成立第一軍郵局,翌年1月22日在馬祖南竿成立第二軍郵局,均隸屬於郵政總局台北郵局的第一軍郵管理處管轄,並受國防部的督導。

在兩岸軍事對峙緊張年代,台灣和外島通訊除了軍方外,沒有電話通訊,「家書抵萬金」為真實的寫照,為了服務軍民,金門除設有基地軍郵局的第一軍郵局外,還有隨軍郵局,部隊到那,官兵在哪,信就送到哪!……(資料來源:中央社新聞)


「太湖」:太湖是金門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泊,佔地面積達36公頃,蓄水14公頃,湖面廣闊,氣勢宏偉,偶爾大風吹起,頗有海浪濤濤之感,但他其實是民用水源供應區,也是農民灌溉水源。

太湖中心建有兩小島,湖畔築有涼亭,頗似台北內湖景觀,湖邊種植各式花木,利用環湖公路可飽覽湖光山色,舒適優閒,彷如世外桃源,為金門戰地遊客最多的勝景。附近有金門最大的榕園,其中年齡最大的遠至清朝時期便已栽種,已成樹仙,另有八二三戰史館,戶外展示許多國軍曾經建功的坦克車與機關槍砲等,幾個重要的戰地象徵地景,串成一條旅遊觀光路線,是到金門不可錯過的必遊去處。(資料來源:金門縣文化局網站)


「誠實部隊」:單位隸屬烈嶼地區指揮部(身步兵一五八旅)

一五八旅前身原為步兵二五五師,民國三十七年成軍為青島。三十九年由海南島轉進來台,旋即整編為八十七師。四十年於澎湖改編為五十八師,四十七年參加金門「八二三砲戰」,戰績卓著。四十八年改編為前瞻師,五十八年「嘉禾案」改為重裝步兵師。六十五年改番號為一五八師;迄八十八年三月一日因應精實案於金門烈嶼改編為步兵一五八旅;因應精進案第二階段組織遞嬗改制為「陸軍烈嶼地區指揮部」。(資料來源:金防部人行處文卷檔案中心)


「馬山觀測站」:位於金門縣金沙官澳北端,馬山是金門本島與大陸最接近的據點,距離彼岸的角嶼不過2100公尺,退潮後更只有約1800公尺。

觀測站位於狹長坑道中,經過馬山播音站後,就進入馬山觀測所地下坑道(坑道全長175公尺,高2.1公尺,寬1.65公尺)內有望遠鏡可供遊客瞭望對岸大陸的角嶼、大嶝、小嶝等島嶼,天氣良好時,用肉眼即可清楚的看到。(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及交通部觀光局PDA網站)


「官澳海岸」:官澳村位於金門東北角,三面環海,村前的海灣早期曾是金門重要的鹽場,過去鹽蚵漁農生活富足,是金門重要的穀倉及渡口。官澳的位置已非常接近馬山,是金門遙望大陸兩個最近點的地方……(資料來源:金門縣文化局網站)

『鴻美炒泡麵』地址:金門縣金湖鎮安民村2號 電話:082-332600(還是騎到太湖榕園再問人會比較容易找的到)

『山西拌麵』(長榮商店)地址:金門縣金沙鎮三山村山西22號 電話:082-351779(由沙美市區走陽沙路往山后,看見右側往山西指標後右轉沒多久便可抵達)


加映場:「金門馬山播音站和戍守的國軍 - 冷戰時期的心戰喊話」(欣賞影音前請先關閉底下的背景音樂)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接上篇》來自金門的明信片

拜「兩岸直航」(馬公-金門)之賜【註】,讓我得以規劃了這趟我早已嚮往許久的金門戰地之旅……

06/07/2011(週二) 天氣:藍天白雲

以丁香魚為裝置主題的馬公機場


比馬公飛台北還要便宜的機票(此票面價格為離島居民優惠、外加離島機場免收5%營業稅的票價)


我搭上了原訂上午11點40分(後來晚了20分鐘起飛)的班機飛離了台灣省。航機約經四十分鐘的航行,在穿過金門機場上空低層的白雲後,很快地抵達了我生平第一次到來的福建省……


【金門尚義機場】

抵達金門尚義機場的復興GE2004班機


很意外,金門機場不同於馬公機場的軍、民共用(屬不能拍照的軍事重地),所以我一下機就拿出了相機盡情的拍攝

入境前,走過一幕幕不同主題的金門風光。這點值得同為"觀光機場"的馬公航空站跟著金門學習


看過詳盡的金門風光"介紹"後,準備"入境"


等候行李時接到了租車公司小姐的電話,她再度貼心地提醒我,她們機場櫃檯就在入境大廳的右邊(之前在馬公機場時就接到了她們的簡訊了)

不同於馬公以「魚」為裝置主題的尚義機場大廳


到了租車公司櫃檯後,租車公司小姐不但早已幫我備好了金門旅遊地圖,而且她還幫我在地圖上圈好了重要景點及註明一些有名小吃的所在,當然最重要的是還在地圖上幫我標出我這兩晚要投宿的古厝所在位置


她在簡單跟我介紹旅遊路徑後,引領我到外頭停車場牽車。她問我要先到哪裡去?我說我想要先到山外郵局去蓋風景戳。她隨後說那裡加油站較少,那她得找輛油量剩較多的車給我。她試了好幾輛車後,最後幫我找到了一輛油箱幾乎還有一半油的車(嗯~~租車公司小姐果然如民宿主人說的般非常熱心,感謝她還花時間幫我測每輛車的油量)

領了車臨走前再問租車公司小姐哪裡有賣金門的風景明信片,她想了想後說「小徑」那邊好像有。於是我更改直接到「山外」的計畫,看了地圖後我先往「小徑」方向騎去

金門旅遊的初體驗,我騎在充滿綠蔭的金門道路上……


【小徑‧特約茶室展示館】

剛於民國99年11月12日落成啟用的特約茶室展示館


「大丈夫效命沙場磨長槍,小女子獻身家國敞篷門」

……「捨身報國(以下,因我沒參與過這段"戰鬥歷史",所以就不多做註解)


但終究這些是部份在金門當兵者的回憶


但也終於這段"往事"不再繼續


參觀過這舊時戰爭時代下的"產物"後,再看了地圖,我決定騎經「成功」到「山外」

在往「成功」的路旁看見了這用花盆組裝而成的特殊造景


然後我從小徑那處"官兵休閒中心",騎到了這一處的"官兵休閒中心"……


【成功‧陳景蘭洋樓】

民國47年823炮戰後成立的"金門官兵休閒中心"


興建於1921年的金門最大洋樓-「陳景蘭洋樓」


走入屋內,欣賞陳景蘭事蹟和文物展示,官兵休閒中心時期的冰果室、撞球間…等等


籍洋樓翻修過程的介紹影片粗略了解金門洋樓的建築精髓


因為時間的關係,看過影片之後,我沒依影片的介紹再逐一端詳這建築之美。我走出了屋外

像極了走在高雄、淡水紅毛城二樓迴廊的感覺,憑欄吹著海上送來的涼風真是舒服


準備下到一樓前。在這裡留上一兩杯咖啡的時間也應該很是愜意


可惜這幾天的我是遊客不是旅人,我還得把握時間趕往下一個景點


【金湯觀海】(金門新十大文化景點之一)

"效忠領袖"的自由女神像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終究沒下去親近欣賞眼前的這片料羅灣美景

在我離開洋樓準備直接到山外時,發現洋樓一旁有一處坑道。忘了還得趕時間,腳癢,再走過去瞧瞧……


【成功坑道】

在上頭涼亭也能欣賞料羅灣美景的「成功坑道」


建於於民國70年間,總長六百二十公尺的地下坑道


走入這"涼意"十足的坑道,應該是我這趟旅程到目前為止最奇特的經驗了


然後,這是我接下來的旅程中常會見到的


在逛完坑道後已經下午兩點半了,這時還沒吃午餐的我得再更加快我的旅遊腳步了……


《續下篇》金門戰地之旅(趴兔):…、走向「最前線」
     金門戰地之旅(趴淑麗):留在金門「忘了飛」
     金門戰地之旅(趴厚):海珠東昇、…
     金門戰地之旅(趴壞):莒光樓、翟山坑道
     金門戰地之旅(趴夕可屬):…、慈堤落日
     金門戰地之旅((趴誰們):離去前的浯島風情     


《註》復甦航空經營的馬公-金門包機自100年4月1日起轉為定期航線(開放一般遊客訂票),每週二/四/六/日往返各飛航一個航班,以ATR 72人座機型飛航,飛行時間約為40分鍾。
   航班資訊:馬公(MZG)-金門(KNH) 11:40-12:20
        金門(KNH)-馬公(MZG) 12:50-13:30
   單程全額票面價:TWD 1,473元


《附錄》

「金門尚義機場」:金門地區於民國38年國軍駐防後,曾於西洪五里埔興建機場一座(即西村旁邊),40年6月國防部核准復興航空公司班機飛航金門,每週1班,至民國47年8月23日因砲戰而停航。隨即機場以軍事作戰考量遷移尚義,改由空軍班機飛航至民國76年因往返台金旅客日益增,政府為因應民意需求,乃由國防部及戰地政務委員會協調交通部、民航局等相關單位,奉行政院核定借用尚義機場軍方停機坪及候機室,並於當年9月份由遠東航空公司首航金門-台北航線,為台金民航空運開啟新的紀元。並陸續有復興、立榮、國華、大華、長榮、瑞聯等航空公司先後加入營運。

開放民航之後,因往返台金旅客劇增,為因應民眾需求,配合政府推動金門地區綜合建設計劃,由民航局斥資新臺幣11億5,000餘萬元,在尚義機場東北側,另行闢建民航專用站區,於83年3月1日奉行政院核定行正式成立金門航空站,專責場站營運管理,提供旅客安全、便捷、舒適之空運服務、以帶動地區繁榮與進步,同時亦為金門地區交通運輸創下新里程碑。(資料來源:金門航空站網站)


「特約茶室」:"831"這個數字對於早期在金門當過兵的人並不陌生,當時的人們都昵稱831是軍中樂園。不過,一般人總是對831茶室帶著有色眼光,對軍妓也用異樣態度看待,退役士官陳長慶在其一本名為《金門特約茶室》的著作中為831平反,稱軍妓是自願執業,不能將軍妓與慰安婦相提並論。……(資料來源:星島環球網)


「陳景蘭洋樓」:位於金湖鎮陳坑聚落的陳景蘭洋樓,興建於西元1921年,為現存金門洋樓中,面積及形制最大者,創建者陳景蘭為新加坡僑領,曾捐建「尚卿碉樓」,並創辦「陳坑小學」,以熱心公益和教育聞名。

1937年至1945年間,日軍佔領金門期間曾以陳景蘭洋樓作為指揮所,1949年國軍進駐以後,洋樓也被做為防砲部隊觀測所、陸軍第五十三野戰醫院、金門中學校舍、及官兵休假中心,在1992年戰地政務終止前,也是金門重要的戰地景觀。

走過烽火的陳景蘭洋樓,在戰地政務終止後乏人管理,禁不起風霜摧殘,隨時有傾倒之虞,經金湖鎮公所爭取,列入內政部營建署「城鎮地貌改造─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劃,獲得補助八千萬元,及金門縣政府配合款三千萬元進行整修,才重現往日風采。(資料來源:中央社新聞)


「成功坑道」:成功坑道建於民國七十年間,比起落成於民國五十二年、可容納千人、有地下電影院之稱的「擎天廳」,晚了十八年,規模也小很多,但是,卻是村落民防連結軍營的代表工事,別具意義。

 成功坑道總長六百二十公尺,為部分花崗岩、部分混凝土構築的地下坑道,以中興亭為分界點,其中,中興亭通往出海口段,開鑿在花崗岩盤,由軍方駐軍把守,監控金門南海域。(資料來源:中央社新聞)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2011.06.04  澎湖時報】……代天巡狩金、李、宋、文、周五府千歲,自民國54年代天宣化、巡狩海疆駐蹕桶盤島至今已歷48年,其間庇佑海島漁業興盛、民丁安居樂業,神威顯赫、島民敬仰。歲時民國100年,五府千歲奉旨返駕天庭繳旨,為感念五府千歲駐島嶼神恩浩蕩,民丁鳩資興建千秋寶艦「天巡監一二二號」,以恭送五府千歲昇天繳旨。奉千歲爺之令,於是在今年6月3日到6日4天舉行「恭送代天巡狩金、李、宋、文、周五府千歲昇天繳旨遶境大典」,這是澎湖百年島嶼宗教的一大盛會。遶境期間千秋寶艦將首次渡海海巡……

桶盤福海宮王船文化祭活動行程:
第一天:6月3日(五月初二日) 桶盤福海宮→海巡→風櫃靈德溫王殿(行臺)
第二天:6月4日(五月初三日) 風櫃靈德溫王殿→遶境→案山北極殿(行臺)
第三天:6月5日(五月初四日) 案山北極殿→遶境→馬公南甲海靈殿(行臺)
第四天:6月6日(五月初五日) 馬公南甲海靈殿→海巡→桶盤福海宮(回駕)

06/06/2011(週一) 端午 天氣:晴 地點:馬公第一漁港(台華輪碼頭)

「天巡監一二二號」千秋寶艦


等著護送王船回駕的漁船船隊


等著送駕的「兵」


澎湖王船活動一定會有的「報馬仔」


澎湖王船活動很少會有的「官將首」


恭送福海宮各王爺回鑾轎


嗚炮


請令起駕


準備出發「千秋寶艦先行」


回駕的船隊


送駕的虔誠信眾


恭送福海宮各王爺登船


"神明"出港還是一樣得要經海巡人員登記過後才可放行


但這個程序就不必了


嗚炮


恭送王船及福海宮各王爺渡海回駕


海上護駕船隊
……………………
(嗯~~因為我沒跟著登船到桶盤,所以再接下來的也就沒照片了)

 

《站內延伸閱讀》2009西瀛大代誌-嵵裡水仙宮燒王船
        2009西瀛大代誌-北辰宮燒王船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我們四個從小一齊玩到大的死黨中,其中除了我之外,其他三人都曾在金門當過兵(官)。近年愛上旅遊的我好幾次跟他們提議帶我再重遊金門,但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跟我說金門沒有什麼,共同地否決了我的提議……

從沒去過金門的我,決定不管他們的說法,我還是決定親自走一遭以眼見為憑……

06/07~09/2011(週二~週四) 天氣:陰晴不定

而在到了金門以後,發現每當我走入任一處小村落時,隨意走就可能看到"歷史"、或者會像是聽見了一段"故事"。然後在眼見為憑之後,我發現金門並非如死黨們所形容的沒有什麼

在這次我花了三天時間來逛這小島。最後發現這樣的時間,竟然就只夠我逛了這島其中約1/3我想造訪的景點而已~~

依例,在寫遊記之前,先做了這些「明信片」送給你們。然後關於我在這次旅程中所見到"歷史"及"故事",請容我接下來以冗長的篇幅分段來慢慢敘述清楚……

































《站內延伸閱讀》來自蘭嶼的明信片
        來自台東的明信片
        來自澎湖的明信片
        來自泰國的明信片



Dr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8) 人氣()